紧扣
碳中和热点,2021中关村
论坛“全球未来城市发展论坛”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表示,进入“十四五”,城市之间GDP的竞争已经转向GDP与减碳的双轨竞争。
如今,各地都在描绘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如何判断路线图和施工图是否成功?他认为有五方面的判据,即路线图要具有安全韧性、技术成本趋降、技术具有可靠性、灰色系统和绿色系统可以兼容转换以及进口替代性。
我国提出以城市作为主体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因为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75%的温室气体是城市排放的,而城市实现碳中和主要工作集中在工业、
交通、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市政等领域。如国内建筑
碳排放强度比国际上要高出10个百分点,原因是我国建筑80%以上是
水泥钢筋建造,再加上建筑运行的能耗,让碳排放居高不下。
废弃物处理方面,经过工业革命以来300多年的掠夺式开采,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并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人们周围,总量高达数千亿吨,并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正成为一座座不断累积的“城市矿山”。
仇保兴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之间主要是GDP的竞争,进入“十四五”,已转变为城市GDP与减碳的双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