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层次差异化政策和金融支持
撬动百万亿元绿色投资,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在引导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5%。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
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同时,我国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容,发行规模排名世界前列。
周子彭表示,我国绿色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色金融融资结构有待优化。“根据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绿色融资中股权融资的合理比例应为30%左右,债券融资的合理比例应为10%左右。目前,我国绿色直接融资发展还不够充分,存在部分绿色投资需求错配或者被抑制的
问题。”周子彭表示。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傅莎认为,根据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以及技术本身不同的特性,需要不同的
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予以支持。
“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项目,判断项目的发展前景和适配的金融支持方式。”傅莎认为,在推动完成“双碳”目标时,要从系统性变革角度来找到适配的方式。例如,看待产业发展时,要从整个项目存续期考虑其收益和潜在风险;而对于项目技术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要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对
碳排放情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资产现状进行梳理,各地应找到各自差异化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