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当前既重要又紧迫的是推动碳核算和生态核算

2021-11-22 09:58 来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 刘世锦

本文提要

☞中国真正的增长潜力还是来源于结构性潜能。对于中速增长期的增长动能,我们提出了“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1”指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下一步中速高质量增长打开物理和动能空间。这个领域提供了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70%-80%的潜能。“3”指实体经济需要补齐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的“新三大短板”。“2”指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两大动能。这是全球性动能,中国在这两方面实力不弱,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

☞如果需求低迷,PPI居高不下,中下游企业利润被挤压,经济已有风险点显露加快,经济有可能出现一种“增速偏低、价格过高、效益下降、风险增大”的“类滞胀”不利局面。当下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应正确判断形势、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局面出现。

☞近期部分房地产企业过度扩张陷入困境,有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增长速度,导致隐形债务负担过重难以为继,还有双碳目标下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诸如此类的结构性矛盾不能再拖,有些也拖不下去了,但在处置方法上面临短期与长期、目标与手段等关系的平衡,建议采取“长规划、硬措施、软着陆”的办法。

☞减碳不能“单打一”,而是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减碳不能运动式,在绿色转型中,应当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也就是中央强调的“先立后破”。减碳不能指标错位,现在是按照行业和地区确定减碳目标,很可能出现碳生产率低但获得更多碳资源的情况。

☞制度创新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建立碳账户、生态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首先要推动碳核算和生态核算。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础。实际上,不论是行政性办法,还是市场性办法,前提是把账算清楚,有一套科学的算账方法。这件事情很重要、很紧迫,但迄今仍然是一大短板,甚至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在碳核算、生态核算的基础上,建立碳账户和生态账户,再形成包括碳减排、常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等要素在内的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区等)、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责任账户,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

——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本文为作者在CF40举办的2021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闭门研讨会1暨CF40季度报告会“人均一万美元以后的宏观经济政策”上所做的点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

1234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