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看来,中小城市应如何平衡低碳发展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魏保军:中小城市的GDP增长是长期需要,但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并不对立。不同的城市所处发展阶段、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差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转型的路径也不同。
对于产业已较稳定、经济富裕的中小城市,比如百强县应将能源结构调整放在第一位,增加
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
在此过程中,能源依赖型、附加值低的工业,会被低碳、高附加值的工业所替代,城市生产、生活用能的效率也将得以提升;其次,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这样既可以增加
碳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宜居体验。
而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城市,则建议率先发展经济,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绿色工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摆脱高碳锁定。建议从两个方向选择工业项目:一是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定位选取;二是选择适合本地资源、历史、人文等特点的特色工业。
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任何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
减排的老路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小城市一方面要着眼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践行
节能降碳目标行动;另一方面还应积极融入城镇群,明确自身在城镇群中的定位,借力区域经济发展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低碳产业类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
承接产业转移≠承接高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