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碳相关的信息披露需接受监督
为保障
减排效果,上述负责人表示,申请支持工具时,需提供
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金融机构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
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
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
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信息披露正是亟待加强的环节。“此前,企业并未被强制要求披露
碳排放及
碳足迹信息。金融机构也缺乏采集、计算和评估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许多金融产品并没有与碳足迹挂钩。”民生银行副总经理欧阳爱东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将企业履约和减排情况纳入信贷评估体系,并判断企业减碳投资及行动规划对其未来估值的影响,以此来配套差别化金融
政策。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称,与金融工具相配套,需要非常强的披露要求及披露执行能力。“在传统绿色金融领域,披露形式基本是以项目为主。比如一个项目能减多少碳、有没有实现预期,达到这个数之后就算做完了,属于一次性的静态披露。而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披露要求有着实质区别。所承诺的减排路径能不能做到,要让社会、投资者、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相信,甚至引入第三方验证等机制,这是一个动态披露过程。否则,一家企业即便声称自己有相关技术路径,如果没有沿着这条路去做,最后仍可能是‘假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