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在“双碳”工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周月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金融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支持传统行业减碳、支持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围绕服务“双碳”目标,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序建设;绿色融资的标准体系和创新试点统筹推进。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其中清洁能源贷款余额3.2万亿元,绿色债券
市场累计发行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达8000亿元,位于世界第二。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未来绿色金融应进一步发挥“四大功能”,更全面地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第一,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助力
减排目标达成。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
碳中和目标。以11月在英国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为契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将陆续更新编制“国家自主贡献(NDC)”,进一步提升
碳减排雄心。减排目标的背后,是居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模式、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结构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更是围绕绿色发展主题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绿色金融通过资源配置,引导、助力各国减排目标的顺利达成。
第二,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服务市场机制建设。运行持续、稳定、有效的
碳市场能够促进
碳排放的价格发现,进而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推动减碳目标更有效率执行。从全球看,《巴黎协定》第六条提出建立减碳成果的国际转让机制,随着今年协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减碳成果国际转让的实施细则和核算框架可能会加速完善,全球统一的
碳交易市场建设速度可能会随之加快。从我国看,《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配合分配管理的要求,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加速形成。绿色金融通过资金和产品支持,发挥自身在收益定价和风险定价方面的天然优势,促进碳排放交易活跃度提升,进而产生更公允和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连续的价格曲线,为推动市场化减碳机制奠定基础。
第三,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推动绿色转型。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视图、全流程、全谱系的配套融资支持。一是积极支持优质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期限和成本相适应的资金支持。二是重视支持现有高碳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与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对接,关注传统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市场优化调整,匹配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方案。三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以获取权益性资金用于绿色低碳项目运营。四是探索与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不同业态的绿色金融机构或金融工具联动协同,发挥更大合力。五是关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援助,做好全球气候资金的金融服务。
第四,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应对低碳转型风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三阶段目标指引下,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将呈现逐步加速趋势,将伴随传统能源、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新兴产业的绿色替代,以及新旧动能的有序衔接。在这个过程中,转型不畅也可能形成一定风险。今年以来,全球部分主要经济体均出现能源供需紧张,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局面,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限电”现象,既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有关,也凸显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阵痛”。绿色金融应该关注和管控减污降碳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风险,以稳健的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转型,保障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