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压力测试
李高指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低碳技术创新,形成气候友好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新动能。这将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这样一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环境。这是一个既紧迫又艰巨的长期任务。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一些重点行业面临转型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积极推进金融业务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既要防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产生的气候物理风险,也要防范由气候
政策约束下,原先高排放企业因
减排压力而导致的倒闭、违约等风险。如何识别这些风险,并把气候风险真正纳入全生命周期,需要提高相应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对此,央行曾多次表示,为引导金融机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根据央行介绍,要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预期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实际情况,稳妥设计转轨参数和动态风险权重,努力实现在绿色转型过渡期平稳转轨。
在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主任张勇淼看来,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识别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行业,并建立内部的风险计量参数模型。他介绍,华夏银行在开展相关的压力测试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我们根据区域和相关的行业特点,采取了多因子测算方式。而且,这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加大了气候风险和
碳排放等相关因素的测算。”
“在量化评估方面,央行在主导商业银行全面推进气候风险相关的一些行业压力测试。”丁丽指出,建行也对
钢铁、
化工、火电进行了初步的压力测试,并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扩大压力测试范围,同时在方法指标体系建设、数据优化、模型优化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