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绿色低碳产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既要谋划好、布局好,更要发展好、服务好。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促进产业低碳联动发展、共建绿色生态链,推动清洁能源高效配置和高质利用。
守好“红线”,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长江大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推动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坚定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智慧型开发基地、产业基地和应用场景。
做大“蛋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以“三江”水电、凉山风能、“三州一市”光伏为重点方向,统筹推进流域整体开发、水风光联动开发、多能耦合打捆外送。打好“组合拳”,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光伏产业带、“成渝氢走廊”。以大中城市为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提升公共领域
交通电气化水平。放大绿色低碳产业红利,建立健全产业链、生态圈、功能区,培育营造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良好生态。
释放“能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制度,推动以
节能为主逐渐转向以降碳为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绿色能源提升产业吸引力和聚集度,有序释放用气用电需求,巩固和深化以可再生能源
电力为主、天然气为辅的新增用能格局。推动新增绿电优先用于保障民生改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渐进式实施“煤改气”和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和电气化水平。
增强“韧性”,维护产业能源安全。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和国计民生敏感脆弱产业稳定。把握产业节能降碳的时序、节奏、力度、重点和协同性,优化用能和
碳排放预算管理,科学分解下达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避免节能减污降碳“一刀切”,影响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统筹集中式与分布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提升能源储备、调峰和应急能力,避免能源供需、价格大起大落,确保能源安全和降碳安全。
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
四川的转型战略、发展
政策,也是城市、企业和个人的机遇。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需要靶定方向,统筹兼顾做好高碳能源、高碳经济、高碳生活“减法”和低碳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加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面子”和“里子”。 (罗彬 向柳 作者分别系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