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为何要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多位专家认为,控制对象的变化是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减碳成为长期的“指挥棒”,另一方面,低碳清洁的新能源是发展方向。
比如,能耗“双控”着眼于提高能效和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而
碳排放“双控”则着眼于减少碳排放。控碳不仅意味着对新能源发展的友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表示,控碳也比控能耗范围更广,首先碳排放不限于能源领域,其次控碳不只是控制二氧化碳;控碳是控能耗的“根子”,降低了碳排放,能耗必然降低。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也充分体现了碳达峰碳中和和能源转型要求。
从减碳角度看,新能源显然是低碳的,那么原料用能是什么?它是能源产品中不作为燃料、动力,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的部分,比如煤制成塑料、化肥,石油制成橡胶、纤维等。
华北
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告诉记者,化石能源的使用中,直接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若作为原料使用,仍有部分碳排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公开表示,原料用能一般只有20%的碳排放,80%转化为原料。
“而且,在能源消费中,约90%以上的能源消费都是燃烧用能,原料用能占比较低。”周大地说,去除原料用能有合理性。
从能源转型角度看,袁家海认为,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对全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尚未脱钩,刚性地限制全部能源消费总量并不科学,关键应在限制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消费增长。
周大地则表示,整体上看,我国能源
问题已从能源短缺转变为能源结构不够理想、环境效益不够明显。既然我国能源保供压力不大、用能不是很紧张,同时又需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占比、提升环境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原先那种无论是使用新能源还是煤电,都折合成标煤计入能源消费总量的算法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