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对象转变对相关产业、企业有何影响?
“减碳的两个重要内容,就是
节能降耗和能源结构调整。由于控碳和控能耗具有一致性,目前,控碳和控能耗将并行,‘十四五’设定的目标是
碳强度下降18%,比单位GDP能耗降低13.5%的目标更紧。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后,或将统一使用
碳指标。”周大地说。
光大证券电新环保团队也认为,能耗强度目前仍是控制的对象,说明企业自身依然要重视提质和节约用能。
另外,目前
电力行业已经开始运用碳
市场和配额手段控碳,高耗能行业也将陆续纳入
碳市场,也就是说发展新能源、减煤势在必行。同样,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鼓励企业多用可再生电力、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光大证券电新环保团队认为,这也延续了对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支持,并在力度上进一步加大。
袁家海指出,从控能耗向控碳转变,更需要
碳排放核算、统计、监测和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而对产业、企业而言,下一步当务之急是摸清碳排放的家底,从生产过程、技术工艺和能源消费各环节识别减碳、降碳的技术路径和可行途径。
他说,碳排放“双控”对企业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驱动型的企业在减碳、固碳、捕碳、用碳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有望重塑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甚至跨行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与业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未来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不过,对于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周大地提示,一是原料用能并非与能源消费完全无关,包含一定的碳排放,原料的品种、用途也需要划分,换句话说,哪些原料用能可以去除?这还需要慢慢界定;二是要防止给“两高”产业开口子,不能以原料用能为借口,回到大量投入资源性产品、低端产业的老路上。目前原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亦不确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