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全国碳交易阶段
如何减少
碳排放,刘锋介绍,国际上通行两种思路,一是碳
排放权交易,二是征收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下,政府确定最终排放水平,
市场决定碳价。部分企业有剩余的碳排放权,这就有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刘锋介绍,通过金融手段,可将这一权利变成金融产品,在市场中交易。这就形成了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市场中交易碳排放权的局面,这是全球很多国家目前在做的。
碳税定价机制下,政府指定碳价,市场决定最终排放水平。碳排得多,征税就多,碳排得少,就为其减税甚至予以相应的补贴激励,从而对碳排放进行调控。
刘锋提出,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我国目前暂未明确出台碳税
政策,但已经在发展大规模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截至目前,全球已运行的碳排放权市场共有24个,另有8个
碳市场正在计划实施,其中包括哥伦比亚的碳市场和美国东北部的
交通和气候倡议计划。自2005年以来,碳市场所覆盖的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的比例扩大到之前的三倍,即从5%升至16%。
纵观我国碳市场发展,2005至2012年,参与国际区域清洁发展机制(
CDM)机制;2013~2020年,在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
深圳、
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今年,进入全国
碳交易阶段。
从中国的碳排放市场来看,刘锋介绍,我们是自下而上进行统计,对纳入配额管理的生产机组所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从企业到当地政府逐级上报到国家生态环境部,加总确定体系排放上限。从交易主体来看,目前仅覆了盖发电行业,因为发电行业涉及的就是能源,相对容易测量。未来将逐步纳入
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造纸、
航空等其他行业。在碳排放权分配方式上,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后期根据国家要求逐步引入并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刘锋指出,7月16日开市时,价格接近50元人民币,至今近半年时间,总体上价格呈走低趋势,目前大致维持在40元/吨附近的水平,而欧洲市场的交易价格接近100美元。从市场活跃度来看,目前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日交易量多数在500万吨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