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国碳
市场迎来第一个履约周期。按照履约量,截至12月24日发稿时,
浙江履约率接近圆满。
“双碳”是2021年的热词,尤其是7月16日全国
碳市场鸣锣开市后,企业碳资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那么,试水碳市场半年来,浙企活跃度如何?机遇多了还是挑战大了?浙企又应如何调整、转型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2月中旬,浙江浙能
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萧山发电厂(以下简称“萧山发电厂”)爽快地完成了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履约。不光如此,还多出来了3万多吨碳配额,价值一百多万元。
电厂运行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涌金君,所谓履约,简单理解就是“还账”。
今年起,国家根据发电行业的平均排放水平,免费发放碳配额,企业就要根据实际
碳排放量“多退少补”。
“碳配额有结余,这是预料之中。”该负责人说,他们厂是用天然气发电,碳排放本身就比燃煤发电要低。此外,国家
政策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即便实际碳排放超过碳配额,履约时也只需“还回”分配的碳配额即可。若有盈余,则归自己所得。
对于多出来的3万多吨碳配额,萧山发电厂没有直接卖掉。因为预估明年价格会更高。
而在乐清,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清发电”)已经拿到了额外的收益——
履约后,乐清发电还盈余近百万吨的碳配额,按照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电厂已经获益4000多万元。
手握“余粮”,选择更多,这是浙江多数发电企业的状态。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跟浙江发电企业水平基础有关。目前,我省发电企业的整体能效水平都还比较高,因此多数有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