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玩法多
和以上企业不同,
浙江巨化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热电”)手里的“余粮”有点不足。
今年11月,他们分四次花787.48万元,在全国碳
市场购买了18.32万吨
碳排放配额,以弥补其2019—2020年碳排放缺额。
在此过程中,巨化热电
碳资产管理小组负责人胡志革却发现了新机遇。
根据
第三方机构监测权威数据和生态环境部门确认,2019年,巨化热电的碳配额缺口为60多万吨,2020年则盈余近50万吨。
“两相抵扣,我们还缺18.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胡志革告诉涌金君,购买碳配额时,他们有意识多买了一点。没成想,这竟成了公司的一项新资产。
12月8日,完成碳配额清缴后,公司目前还有365吨的盈余指标。
说着,他在手机上查询起“
碳交易”价格,“买的时候,平均成交价是42.97元/吨,而12月23日收盘价为49.57元/吨。短短近1个月,已有6.6元/吨的差价。”
“虽说我们要补缺口,但在合适时机下手,也能降低履约成本。”胡志革说,为了更好地追踪、研究最新碳
政策、加强碳资源管理,他们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委员会、碳资产管理小组和碳
排放权交易工作小组,还于11月22日发布实施了《碳资产管理制度》。
乐清发电也解锁了碳配额的新玩法。
10月底,工行乐清市支行与乐清发电签订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协议1亿元,并于当日放款3652万元。这也是当地首笔以碳排放权为抵押物的贷款业务。
“用得好,碳配额也是一种金融工具。”乐清发电财务部负责人告诉涌金君,作为
电力保供企业,他们的生产不能停。可11月煤价突然高涨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资金困难,是这笔贷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履约只是基本功能,
碳市场更多新玩法,有待开发。”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全国碳市场刚启动半年,不少企业还处于摸索期,交易较为保守。如果运用得当,碳资产金融属性的功能,会发挥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