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是共识
试水全国碳
市场半年来,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一个共识没有变:低碳绿色转型。
萧山发电厂运行部相关负责人,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让发一度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继续降。
按照标准,天然气发一度电大概会产生386g二氧化碳。目前他们通过设备改造,已经让现有的3台机组分别降到了382g、379g和373g。
“空间还有,动力更足!”他表示,年底的这笔
碳配额交易让他们倍感振奋。现在,公司已经在着手建设智慧电厂,通过机组的自动化启停,让其运行更合理,进而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损耗。这一光明前景,明年就能看到。
巨化热电对燃煤锅炉进行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改造后,预计每年可节省近1万吨标煤用能量。这些,或许能为明年的碳配额争取空间。
但这,显然还不够。涌金君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今年按照行业平均基准线发放碳配额,大部分企业都能轻松过关。随着
政策收紧,今后碳配额的基准线下调,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悬在及格线上的企业,就不得不通过技改等手段来
减排,这也是全国
碳市场的活力之处。
步子大的,有如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他们已经先后投入36亿元,进行脱硝、超低排放等技术改造。
今年,他们更是直接提出《先进CO2捕集与矿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万吨级集成示范》项目。换句话说,他们计划利用化学吸收法捕捉CO2,来降低碳排放总量。
这与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不谋而合。
有人会问,如果企业不履约怎么办?按照现有政策,完不成履约的企业会被罚款两到三万元。但在第二年的碳配额分配时,会把前一年的亏空直接扣掉。
在全国碳市场的带动下,敏感者或迟钝者,都已经亲身试了水温。
显然的是,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是企业的进行时,也是未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