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动荡!中国“用能权交易”能不能行?如何与碳交易联动

2021-12-28 10:12 来源: 半月谈

用能权交易市场尚存五大掣肘因素


交易活跃度不足,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被业内人士称为“环境四权”。其中,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在一些行业互有交叉,令一些纳入试点的企业担心遭遇“多重交易”“多重付费”。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处副处长王鹏说,河南省第一批用能权试点企业仅4个行业95家企业,行业及企业数量较少,且纳入的企业大都是用能大户,节能技术、能耗标准相似,缺乏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的活跃度。

目前,浙江省用能权交易制度设计主要基于能源“双控”的政策背景,通过控制新增项目用能推动浙江省能源“双控”目标任务完成,而非用能企业的自主行为,与真正的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仍有一定差距。浙江省用能权交易市场整体不活跃,绝大多数交易发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对高耗能行业企业而言,用能权交易将增加企业用能成本,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营商环境,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跨区域用能权交易面临掣肘。在当前能耗“双控”的背景下,各省(区、市)均背负着各自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能耗指标并不只是针对企业,也与所在区域能耗“双控”考核紧密相关,导致跨区域用能权交易难以实现。

从跨省交易来看,2019年,浙江省有关县与其他省积极探索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合作共建数据中心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但最终由于统计指标划转等问题无法落地。从省内跨区域交易来看,浙江省将“双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由于各区县自身能耗指标紧缺以及能耗“双控”考核压力,目前全省尚未达成一笔跨区县用能权交易。

企业能源统计和核算方法不统一。王鹏说,现有粗放式能源计量和统计,不能满足全面推动用能权交易的需要。特别是在分配企业用能权配额时,难以做到精准、公平,存在“鞭打快牛”现象,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

“作为天然气化工企业,天然气既是我们的燃料,也是我们的原料,其中80%天然气是用作原料生产成了化肥产品。”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节能节水中心主任王烨告诉记者,在实际统计中,生产使用的所有天然气都会被纳入能耗统计中,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样计算并不合理。

用能权存量交易实施难度大。在前期设计阶段,浙江省用能权交易体系包括增量交易、存量交易和租赁交易等。目前用能权交易试点工作以增量交易为主,存量交易正在研究谋划当中。浙江省存量企业涉及领域广泛、数量较多,用能权交易制度体系设计庞大、行业范围广且复杂度高。同时,存量企业的用能权确权工作量巨大,确权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第三方机构的确权审核工作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因此,用能权存量交易短时间内难以开展。

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王鹏说,国家层面未明确用能权会计科目,用能权交易企业在对购买及收入资金进行财务处理时,缺乏会计科目和政策依据,影响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

目前,4个试点省根据各省实际情况开展了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践,在制度设计、交易系统、技术标准等方面均有差异。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