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排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
在整体表现良好的同时,个别企业出现履约不力。例如,苏州生态环境局近日通报全国首起
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违法案件。1月1日,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对张家港某公司开展节日生态环境安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未按时足额清缴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涉嫌违反《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规定。对此,责令企业整改,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
“在与一些企业人员接触中,发现他们存在观望、惜售等心态,不同企业对碳
市场预期也不一样。这些情况可以理解,特别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参与试点市场,第一年比较谨慎,认知程度、管理能力提升需要一定时间。”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认为,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减碳的重要性,全国
碳市场发展初期遇到的操作层面
问题,随着各方工作不断完善是可以解决的。
王科还称,针对履约不力者,在现有处罚的基础上可适当加严管理。“不光处以罚金,比如将履约表现与企业信誉等挂钩,进一步形成约束与震慑。在不影响能源安全的情况下,
碳配额分配还可考虑适度从紧,以此强化企业
减排意识、激发市场交易参与度。”
刘杰建议,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框架,以各类配套规章为支撑的“1+N”
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在全国碳市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按照要求有序推进
碳金融产品创新,形成多层次的
碳交易管理体系,增强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张希良提出三大关注方向:一是尽快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十四五”期间力争做到八大行业全覆盖;二是将全国碳市场总量设定与总量控制制度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行业碳排放基准的严格性,尽快引入配额有偿竞买,引入
第三方投资主体;三是开展碳市场与碳税两种政策工具的协同实施研究,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