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4-10-3 21:4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近年来,碳交易碳金融活动迅速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

       首先,碳金融市场严重分割。目前,尽管各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不同,但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区域(欧盟)内部,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各国发展极不均衡。而且,这些市场大都以国家和地区为基础,在市场制度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导致国际碳金融市场处于高度分割状态,市场效率比较低。这种状况给各国区域性碳金融发展留下巨大的空间。

       其次,碳金融发展风险巨大。国际公约能否顺利延续是未来碳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不但没有解决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问题与资金技术援助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减排问题,而且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仍存在广泛争议,目前实施的各项制度在2012年以后是否延续尚不得而知。据易碳家了解到,目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还缺乏足够的管控能力,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更加无可奈何。从微观操作层面来看,在原始减排单位的交易中,核证减排单位的发放是由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即使项目获得成功,其能否通过认证而获得预期的核证减排单位,仍具有不确定性。另外,由于项目交易涉及不同国家,要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由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意图的变化导致有关认证标准和程序也在变化。而且,各国对市场上的中介机构普遍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些风险是市场交易主体所难以控制的。因此,尽管表面看交付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然而在所有导致交付风险的因素中,政策风险与法律风险最为突出。因此,全球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和碳金融运作的可行法规,碳金融蕴含非常巨大的风险。

        再次,碳金融市场的微观主体动力不足。因节能减排初期投入巨大,未来收益既滞后又不确定,严重影响当期实际利润,短期行为的微观主体很难积极主动发展低碳项目,即使获得了政府的补贴或减税优惠。另外,基于项目的碳金融交易涉及跨国项目的报批和技术认证问题,监管部门要求专门的中介机构来负责项目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督查,其所涉费用极为高昂。如果政府给予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不足,不但微观主体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继续掩盖排放真像,出现“市场失灵”,而且政府在税收损失与财政补贴的压力下,也会导致各种“钓鱼执法”与“寻租行为”,出现“政府失灵”。

       另外,碳金融是一个历史较短的金融创新领域,不但微观主体对发展低碳经济和依赖碳金融市场融资的意识和动力不足,而且,国际上大多数从事碳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行对碳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以及项目开发、审批等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更缺乏相关碳金融业务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预见,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碳金融意识不足与人才短缺的状况会并存。

       当然,尽管上述各种问题对碳金融的发展会造成一定抑制,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全球大多数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立场逐渐趋于一致,以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国际碳金融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