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碳潜力几何?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670万公顷的滨海湿,为蓝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跨越了3个气候带, 广泛分布着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3大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范围在1623~3850 km2。
红树林集中分布于广东、
广西和
海南三省(区); 海草床在黄渤海海区主要分布于
山东省, 在南海海区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盐沼分布于整个海岸带, 但主要分布于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区域。
中国红树林、海草床与盐沼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按全球平均值估算,我国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年
碳汇量约为126.88万吨至307.74万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每年可固定27.16万吨二氧化碳,海草床每年可埋藏3.2万吨至5.7万吨二氧化碳,滨海盐沼每年可埋藏96.52万吨至274.88万吨二氧化碳,均具有巨大的固碳储碳潜能。
海草床沉积物中含有很多难以氧化降解的物质(如木质素), 稳定性较高。据相关研究海草床沉积层厚度正在以每年1 mm的速度增加。据估算,全球海草床年固碳量约占海洋总固碳量的18%。
盐沼湿地由于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元素,而具有高的净初级生产力, 尤其在河口区。盐沼植物地上部分冬季枯死后, 在中低潮滩会出现大面积倒伏, 形成密实的覆被层, 并被快速掩埋, 是调控系统碳汇的重要机制之一。
红树林则是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富含的单宁酸,一旦刮开树皮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红色。红树林可促进潮水中颗粒有机碳沉降,植物的枯枝落叶和死亡根系分解后能埋藏到土壤中,使有机碳得以长期保存。
厦门大学研究者对我国滨海蓝碳价值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我国海洋碳汇蓝碳价值(包括植物、河口湿地、浮游植物以及养殖贝类)每年高达35.26亿人民币。测算2020年的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的蓝碳价值分别达到每年0.24,2.57和6.96亿人民币。养殖贝类蓝碳价值为7.9亿元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