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制氢——“双碳”新举措

2022-2-14 10:07 来源: 氢明上河图

氢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推进低碳发展,推进低碳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而氢能正好是零污染的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将有利于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突出贡献。

我国氢能资源十分丰富,氢能技术研发已取得长足进展,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与氢能相关的高性能产品研发及批量生产、催化剂等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氢能制储运技术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

目前,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拥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一批副产氢和煤制氢企业,年氢产量约2200万吨,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在氢气制取上有巨大优势,化工工业副产氢相关企业多达百家,仅煤化工板块年产氢就超过400万吨。特别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用于以电解水方式制取“绿氢”。同时,可发挥氢气的储能作用,以解决间歇式能源消纳问题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并于2021年完成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氢能被列为能源范畴。2020年6月,氢能先后被写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近年来,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战略指引下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产业化窗口日趋临近。我国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中都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要发展,加氢站建设、加氢设备等加氢基础设施的研发和配套是发展的关键。尤其是欧美日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商业化示范阶段,加氢站建设必将提速。

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自2017 年起进入快车道,地方政府纷纷布局氢能产业,出台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加氢基础设施建设。2019 年初,“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更是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6 月,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其中规划了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路线图,按其规划,我国加氢站的发展目标是2025年200座,2035年1500座,2050年10000座。

与传统能源相比,氢能具有热值高、环保性能好、来源广泛、用途广泛等优势,氢储能具有开发潜力大、生产灵活、清洁高效、污染少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大规模储能的有效方式。目前,氢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作为合成氨、甲醇和石油炼化等的原料,在金属冶炼、电子产品和玻璃工业等领域具备商用价值。我国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都曾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并在多个政府文件中倡导加速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产业链技术装备,大力推动储能系统规模化示范。这标志着氢能产业规划已经逐步进入国家顶层设计阶段,“十四五”期间,氢能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