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融合”为抓手 推动能源数字基建普惠共赢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行业作为网络型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全业务链条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为能源数据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数据融合,实现对能源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全面系统分析,将推动能源大数据、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业态加快形成,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发电企业售电收益,降低电网企业改造和扩容成本,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实现能源数字基建普惠共赢。例如,世界各国能源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等信息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各类能源聚合优化为可与电网柔性互动的互联网虚拟电厂。本世纪初,虚拟电厂在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兴起,主要用于分布式能源并网。我国多地最高负荷95%以上峰值负荷累计不足50小时,若通过新增煤电机组满足峰值负荷需求,电厂及配套电网投资约4000亿元。若建设虚拟电厂,建设、运维等资金规模仅为500亿元,可节省投资近90%。
随着网络节点与连接密度的不断提高,以大规模用户覆盖为基础,电网与信息网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的数据融合还将带来网络叠加效应、增值效应,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为能源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赋能。例如,将数据中心与清洁能源基地协同建设,同步实现清洁发电与数据存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能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中指出,算力与
电力融合的战略价值将在中长期得到充分显现,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为例,未来有望实现“部分电力负荷的空间转移,有利于缓解西部、北部清洁能源消纳
问题”。
能源网络与充电
交通网络的融合正在全球形成趋势。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超过2000万个,是目前的15倍。英国已经围绕用户需求构建完整高效的智能用电网络,支持用户通过网络购买完善的电力服务,并鼓励用户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家用电池系统中出售电力服务,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实现电网稳定。德国西门子公司已在德国推动高速公路电气
化工程,目标是2030年该国境内超过4000千米的高速公路全部配备架空电力接触网,从而实现公路
运输电气化转型,并大幅降低交通领域
碳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