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能源服务“碳业务”面面观

2022-2-16 17:44 来源: 能源杂志 |作者: 于泽田 尹博 林琳琪

借鉴现有互联网公司碳产品模式,深入挖掘终端用户潜力,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以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节能售能业务为例,现有业务大多面向大用户,提供节能改造及客户能效监测分析等。未来可探索面向终端用户,整合分析终端用户用能数据,针对性地提供用户侧碳排放报告。相关碳业务可借鉴互联网公司碳产品(如蚂蚁森林、微信运动)模式,通过社群分享、获取收益或公益活动的形式,激励终端用户碳减排

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开展此类终端用户碳产品业务的比较优势在于,互联网公司碳产品核算是用户步行、乘坐公交、电子支付、植树、参与低碳知识互动等行为的折算结果,其算法由各个互联网公司自行制定,不与实际碳排放真正挂钩,其碳减排量并不具备真正融入碳市场交易的说服力。而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开发碳产品可完全基于实际用能数据和用能行为,用户能够真正将碳排放与用能挂钩,更好地树立起用户减碳意识,并且可进一步探索终端用户相关减碳量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增加碳市场流动性。

例如,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可为每个终端用户建立“碳账户”,分析用户用能数据并计算减碳量,同时将终端用户减碳量折算为“碳币”,可用于购买各类合作商品及服务(如兑换优惠券、话费、电费等),或者直接将碳币折算为碳排放配额,在碳市场出售获利。

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可实现多能源的互补互济和协调优化,将“碳业务”融入综合能源服务,既可助力多元化清洁供给体系建设,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实现。

对于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而言,碳收益的叠加使包括余热余压利用在内的节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收益更高;同时碳配额资产被盘活,提升了企业投资节能改造的动力。对于终端用户而言,能够建立自己的“碳账户”,切实参与到“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来,并获得减碳激励。以此方式,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碳业务”通过构建“碳资产”的方式,正确表达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引导社会生产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123456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