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运行首年盘点 展望2022全国碳市场内 碳价将水涨船高

2022-2-20 10:45 来源: 中外对话 |作者: 谭琭玥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于去年开始投入运行。它要求电力行业的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对2019-2020年的排放进行核算。这一全国碳市场目前覆盖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到近45亿吨,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与欧盟等其他地方的碳市场不同,中国的排放配额分配不是基于排放总量上限确定的,而是基于排放强度。一个排放配额意味着一家公司可以排放1吨碳。

到目前为止,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动还很有限:2021年碳排放配额总计成交了4.1205亿吨,包括区域排放交易试点和被称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国内碳抵销。然而,起步缓慢的情况并不少见: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在2005年启动后的第一年,配额交易总量仅有3.21亿吨,但2021年已经达到120亿吨。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其中大部分自2013年以来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继续并行运行,但随着电力行业排放单位越来越多地转向全国碳市场,大部分试点市场的交易额出现了下降。

中国在2017年宣布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年1月初,生态环境部(MEE)发布关键政策文件,全国碳市场随即正式投入运行。2021年7月,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平台上正式上线。这一年,中国另外两个主要碳市场机构也开展了活动:一是北京绿色交易所,这是自愿减排量(VER)和CCER的国家交易平台。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企业经营者可将CCER作为补充履约手段;二是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正式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建立之前,该中心是交易和持有量的临时登记处。

成果喜人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以每吨54.22元(8.52美元)收盘,比7月16日的开盘价上涨13%。包括挂牌协议交易(线上)和大宗协议交易(线下)在内,2021年的碳排放配额(CEA)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吨43.85元(6.89美元)。2021年全国碳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其中,1.48亿吨(83%)为场外交易(OTC)。下表概述了去年不同类型交易的市场表现。

2021年中国碳市场主要环节碳排放配额成交量


注:*总成交量包括地区试点ETS、全国碳市场和CCER的配额成交量。成交额仅包括配额单位(由于CCER主要在场外交易,无法公开获得价格信息)。试点中的碳抵销交易量较小,不包括在我们的评估中。
交易以电子方式进行,且只允许现货交易,目前没有期货或其他衍生产品。交易指的是挂牌协议交易或场外大宗协议交易(每个交易日结束时在交易所清算的双边场外交易)。后者经双方协议单笔最小交易量不小于10万配额,每日价格波动幅度为±30%。只有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可以进行交易。金融机构和其他“投机者”尚未获准参与市场,不过中国政府已表示,这可能会在稍后阶段发生变化。

碳市场交易分两个不同阶段进行,7月至9月为“学习和准备”阶段,实际交易从10月至12月中旬开始。然而,到9月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公司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策略的制定:9月30日出现了一些大宗场外交易。在这一年中,市场参与主体们逐渐从生态环境部获得了配额。10月至12月中旬需求开始回升。配额不足的经营者开始通过交易大厅和场外大宗交易寻找配额。由于大多数盈余持有者不想放弃他们的多余配额,所以可供交易的配额有限。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在全国碳市场进行2019-2020年度的履约,抵销比例不得超过5%。为了将所得的配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有很大一部分市场参与主体的抵消比例都几乎达到了上限。这种做法进一步限制了配额供应。碳配额交易价格在每吨30元(4.72美元)和59元(9.27美元)之间波动,形成一个大U形。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中国的地区试点碳市场仍在并行运行。尽管北京和广东的一些自备电厂今年开始逐步转向全国碳市场,但发电以外各行业的大型排放企业仍受各地区碳市场的监管。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排放单位从地区试点转向全国碳市场,试点碳市场的作用将减弱。至于不同试点的配额价格,北京仍然是最高的,2021年达到了每吨9.22美元的历史高位(高于全国碳市场每吨6.42美元的价格),其次是上海试点市场,为每吨6.03美元。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