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突然火爆,监管部门正在收紧
ccer机制是除
碳排放配额之外的另一种基础交易产品,控排企业为达成
减排目标也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量,抵消自身碳排放。
这是获得国际认可的机制,除了服务于国内
碳减排目标外,也将逐步探索与国际
碳交易机制的接轨与合作,成为服务全球应对应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国方案之一。
中国
节能协会
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预计,按照5%的碳排放配额抵消比例,全国碳
市场初期每年 CCER需求量约为1.65亿吨。从
北京绿色交易所预测来看,未来全国
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后,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每年70亿—80亿吨,届时CCER需求将达到每年3.5亿—4亿吨。
林业
碳汇作为CCER的重点方向之一,将积极参与国内碳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的参与者包括林业、园林、纸业等产业关联公司,随着重启的即将到来,其他产业龙头加入阵营。
日前,相关林业碳汇开发从业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林业碳汇的潜力,纷纷投注,想从中赚取重启后的第一桶金。因此林业碳汇的开发也变得愈加困难。
据业界透露,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市场开发火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土地就是资源,各地开发林业碳汇的强烈意愿,如果不加管控,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林业资源碳汇可能在初期出现低卖,甚至贱卖的现象。
企业的资质与专业度也决定着其开发的顺利与否。相关从业人员表示,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使得林地开发竞争愈发激烈。当地林草局会对碳汇开发的企业深度考量,防止土地未被专业的开发、养护造成浪费,从而更仔细地权衡筛选。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存在开发周期较长,造林/再造林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稀缺
问题。此外,部分地区(如冰原、沙漠地区)实施林业项目的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过高。
除此之外,林业碳汇CCER未来的价格潜力是企业纷纷投注的另一因素。在理想状况下未来碳市场价格被推高,CCER收益会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预计在中国南方一亩林地核算一吨左右减排量,若预计未来林业碳汇价格为100元人民币每吨,则林业碳汇交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与目前50元人民币每吨的碳价收益相差近200亿元人民币。
推高碳价只是预期的理想情况,许多企业却为了“囤地”,虚报CCER未来的收益,营造出丰厚获利的假象。这会造成早期林业碳汇的开发火热,加剧土地稀缺。
监管部门正针对这些乱象将更加规范化管理,采取相关措施严防土地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