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易碳家了解到,根据交易类型划分,国际碳交易市场可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
配额市场。配额市场基于“限量与交易”机制,即在强制
法规的约束下,由管理者规定各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限,并将其按照配额分配给各成员。在一定的交易规则下,成员可根据单位
减排成本,用自己的减排量额度与其他受约束成员进行交易,通过市场交易手段使该区域成员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排放要求,兼顾环境绩效和交易的灵活性。目前,配额市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京都议定书》设定的ET,各成员国根据其承诺,可按自身排放情况进行AAus的交易。二是部分国家建立的除《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其他一些如UK ETS等限额排放市场。三是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及企业等建立的一系列自愿交易的碳交易市场。
项目市场。项目市场采用“基准与信用”的原理,买方可向证实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信用交易额,即受排放配额限制的国家或企业通过项目投资(如低于基准排放水平的项目或
碳汇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及设备支持,购买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单位,在交易后抵减其在议定书中的减排任务。这一市场主要包括联合实施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根据国际排放交易的分类,
CDM一级市场专指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cERs的直接交易市场,CDM二级市场则指这类排放额
衍生品的交易市场。CDM交易本质上是一种远期交易,通常在双方签署合同时,项目还未开始运行。买卖双方在签订合约后,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
碳排放交易权。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创立以来,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金融工具就不断得以创新。如今,这一理念与CDM二级市场成功结合,造就了碳投资基金。他们在《京都议定书》设立的一级市场外,建立起了资金规模庞大且不受国际条约限制的
碳金融市场,并已从环保项目的二级市场投资中收获颇丰,远远超出了议定书初设时的预期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