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应当理性报考碳排放管理师 不要盲目迷信证书
记者在一求职网站输入“
碳排放管理员”进行搜索,发现并未出现该招聘岗位。当输入“碳排放”时,出现的相关招聘岗位有“
碳中和研究员”“碳排放咨询师”等,在招聘要求里并没有注明需要持有碳排放管理师证书。
以“碳中和研究员”为例,月薪2万元至3万元,要求应聘者有全日制统招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气候变化、环境、能源、经济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碳排放管理员”的职业建设体系仍在规划中,目前国家并未公布其职业准入资质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年,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尽量取消非必要的
市场准入门槛的限制,所以取消了一大批准入型的资格考试。”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说,碳排放管理师证书也只是一个培训证书,考生不要抱有盲目、迷信,甚至是侥幸的心理,认为考取这个证书后就有了从事该行业的敲门砖,还是要理性报考。
“考生在报名之前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比如查看培训企业的相关资质证书等,通过多方信息去判断该培训企业是否为皮包公司或骗子公司。”孟强建议,对于涉嫌夸大宣传、欺骗考生甚至卷钱跑路的培训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公安机关也应当在接到报案线索后积极介入,加大治理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贵州新瑞林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旭梦建议,如果考生认为被骗,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投诉,或者依据合同、转账凭证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学员交纳学费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可以请求对方退款或者赔偿损失和违约金。如果涉案金额比较大,涉案人数比较多,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和控告其涉嫌诈骗。
吴旭梦提醒,不要跟风报考,要自己辨别该证书有多大的含金量,是否适合自己;学会识别和辨析培训机构是否正规,报名时一定要签好合同,签合同时要审查对方的资质,保留转账凭证;一旦发现有不当或者有上当受骗的情况,应立即报案并固定证据,寻求司法途径来保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