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账户体系正加快建立
近日,中信银行宣布,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公开邀请千名用户参与测试体验。这是中信银行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与深圳
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合作交流,联合国内专业机构中汇信
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
据了解,“中信碳账户”内测版将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并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
减排量,以此鼓励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中信银行表示,每年该行的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方面的低碳行为,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的
碳排放,未来个人用户
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推出个人碳账户的作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资金交易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要助力碳达峰
碳中和,银行可以在资金准入和交易的过程中,倡导低碳排放。碳账户的推出,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具体量化社区、家庭、个人
节能减碳行为并赋予一定价值,通过低碳行为构建科学计量方法和核算测量转化标准,基于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
节能减排场景,用户可实时记录与查询个人的碳减排数据,并与
碳交易市场平台互联互通,形成持久、普遍的绿色生活方式,以此鼓励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这是具备绿色、可持续意义的。
记者注意到,其实已有多家银行在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方面做出了尝试。比如,去年11月份,浦发银行宣布全面升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率先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碳账户主要以碳积分的形式,对企业及个人客户的减碳行动进行倡导和鼓励。
还有,今年3月初,建设银行向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申报了“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据悉,“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建设银行个人客户。
业内人士普遍建议应将个人消费者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双碳”目标任务的实现,但目前国内还尚未推出相关机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系主任许光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将个人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体系对于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个人参与
碳市场交易,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良性运转,会进一步激励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