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落地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
目前,银行在加快探索针对企业的碳
市场布局。就金融领域而言,除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在
碳交易方面灵活地探索尝试创新相关融资工具也是银行关注的重点。
去年7月份,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企业以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可将碳
排放权作为资产用于
碳市场交易,金融机构也可通过生态环境部门核发的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发放质押贷款。
记者梳理发现,已经有多家银行宣布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仅今年2月份就有
交通银行(601328)、紫金农商银行、
贵州银行等先后落地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此外,今年2月份,
河北省能源局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银行(601988)河北分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署《金融支持河北省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框架合作意向书》,在“十四五”期间,9家金融机构共设立总规模5100亿元的能源领域碳达峰
碳中和专项贷款,给予优惠利率、绿色通道等信贷
政策和金融服务,助推全省能源结构快速调整,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帮助各个行业盘活碳资产,助力碳交易,是当前银行
碳金融领域把握机遇、业务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袁帅表示,目前国内银行业积极梳理碳交易参与主体对碳金融服务的需求,创新推出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国家核证自愿
减排量质押授信、碳远期交易履约保函等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拓展绿色项目资金来源、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碳资产质押贷款是企业或供应链以自身现有或未来可获得的碳资产作为标的物进行质押贷款的融资模式,是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权利的具体化表现。
不过,银行在碳排放相关贷款的审批和贷后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自身能力。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认为,
碳减排贷款在审批时需要重点判断项目的绿色低碳属性、碳减排和预测环境效益,贷后应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碳减排和环境效益,和项目建成后的实际碳减排和环境效益披露。因此银行应注意将碳减排贷款的贷款期限延长至覆盖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并且必须要求企业每年定期披露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碳减排和实际环境效益,即使项目建完、贷款还清,企业也必须提供项目实际运行1年后的实际碳减排和环境效益,确保碳减排贷款真正用于绿色低碳项目。
袁帅认为,接下来,要推动碳金融市场健康高效发展,银行应积极主动作为,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激励约束,发展多样化金融工具,继续深化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和国际合作,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