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国内外从事低碳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4月19日,由上海
交通大学与Springer Nature合作创办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全球首本
碳中和领域综合性国际学术期刊Carbon Neutrality首期12篇论文正式上线,该期刊旨在打造碳中和领域旗舰期刊和国际一流期刊。
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是低碳科学与技术、
碳金融与
碳管理及相关
政策领域的国际性跨学科综合期刊,主要刊载低碳相关领域具有高度原创性、能够反映学科水平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和评论性综述文章。
该期刊编委会由顾问委员会(Advisory Board)、主编、副主编、编委共同构成。Advisory Board成员均为国内外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0余名。主编由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赵长颖担任。编委会成员由来自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组成,其中国际编委25名,涵盖近10个不同国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在首期中发表评论性论文,总结分析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指出未来需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两大目标倒逼;发挥有条件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大主体率先达峰带动作用;推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四大革命突破”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双碳事业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团队在原创性研究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团队在直接碳
减排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能源有序和资源化无害化转化利用的新原理,建立了以超临界水蒸煤氢电热气多联产和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CO2还原制化学品及燃料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碳中和能源转化利用体系。相关技术将为我国实现能源发展向清洁、低碳(零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转型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赵长颖教授团队在综述论文中回顾了中国的
碳排放状况、能源结构和气候政策,分析了不同技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潜在能源转型路径,介绍了中国当前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Yen Wah Tong教授团队研究实现清洁能源回收的途径,团队在论文中探讨了基于 PHB 的生物塑料在厌氧环境中的意义和生物降解途径,其中强调了改变甲烷产生的反应器性能、生物塑料生物降解效率和功能微生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基于 PHB 的生物塑料与食物垃圾的联合管理,以实现清洁能源回收和更绿色的环境。
Carbon Neutrality首期共上线12篇论文,包括1篇评论性(Comment)论文、6篇综述(Review)以及5篇原创性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论文来自中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作者均为该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其中5篇来自院士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