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已经逐渐闯进我们的生活

2014-10-6 23:13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碳金融已经逐渐闯进我们的生活,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要了解碳金融,还得从气候变化说起。

      “碳金融”可以说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应运而生。笼统地说,“碳金融”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

       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还包括英国排放交易体系市场(UK ETS)、澳洲新南威尔士体系(NSW)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亚洲一些地区和国家目前也着手建立碳交易市场,如香港交易所2008年年初开始推动碳排放权的结构性商品交易;东京证券交易所与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共同规划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

        随着这些市场的兴起,国际碳金融交易发展迅猛。据统计,2006年全球碳交易量为17.45亿吨,交易值312.35亿美元;2007年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值倍增到640.35亿美元。预计至2020年,交易市值可望达到2兆欧元(约3.12兆美元)的规模。

       正因为有大量极具发展潜力的碳交易市场和相关金融需求,国际投资银行非常看好碳金融这一潜力巨大的“蓝海” 市场。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CarbonFinance Business Unit),还设立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8只碳基金,用于全球环境保护项目。

       尽管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只是开端,但前景非常广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世界消费量的3l%),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20年左右,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与美国相当。而且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万元GDP能耗相当于2.6吨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是日本的20倍。我国政府已经提出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指标必须降到2.1吨,“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的约束性指标。这在给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预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

       碳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为市场创造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去年,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等也开始涉足碳金融领域。中国银行和深士JlI发展银行还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对于这些商业机会,投资者应理性分析、审慎对待,既要善于捕捉低碳经济催生的各种商业机会,又必须对碳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必须关注并切实控制好风险。其中特别需要提醒两点。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