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改变,无论是大宗商品的涨价还是汇率出现的波动,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更多挑战,同时也为历史打开了一扇创新大变局的窗口,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新机遇,华为要如何走向未来?
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华为第19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给出了答案。他称,华为当前面临的困难很多,但面向未来,华为正采取积极的业务举措,不断增强产业韧性,要有质量地活下来。
在胡厚崑看来,持续强化创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两个大机遇,是华为走向未来的关键。
以创新为基因 构筑核心竞争力
自1987年成立,华为已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通信领域的佼佼者。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华为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外部的一些限制和挑战,华为会如何突破制约,实现业务的平稳运营和发展?
“创新”是关键词之一。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沉淀的价值都不可忽视。在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始终坚持创新与研究,才能积累起足够的研发能力、队伍和平台,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产品的领先性和技术的敏感性,并构建出核心竞争力。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华为始终以“创新”为基因,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在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即使面临经营上的困难,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也从未停止。
财报显示,十年来,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2021年,即使营收下滑,华为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2.4%,超过华为全年净利润。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2021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
另外,从全球企业的研发投入排名看,华为排名还在上升,根据《2021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华为排名第二,仅次于谷歌。
未来,华为要如何维持创新?胡厚崑指出,从产业来看,香农定理和冯诺依曼架构等已遇到很大瓶颈,亟需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架构。华为在先进器件获取困难的情况下,单点技术领先同样遇到困难。为此,华为在创新方向上,将更加注重系统创新,华为正在通过基础理论、软件、架构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
“另一方面,创新也高度依赖人才,华为希望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胡厚崑表示。
具体到创新的方向上,胡厚崑列举了华为在联接创新、计算创新、云服务创新以及终端创新等方面的进展。
以5G的发展为例,华为通过定义5.5G和F5.5G快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当前,全球已有200多家运营商商用了5G,用户高达7亿多,但华为发现5G本身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无法真正支持高质量的业务体验要求。另外,在物联网的支持能力上也需要完善。
为此,两年前在无线领域,华为最先提出并定义了5.5G,并且完成了5.5G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验证。胡厚崑称,5.5G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体验改进就是到2025年前后, 5G技术能做到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Gbps,上行达到1Gbps。
在胡厚崑看来,社会的发展对联接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联接领域的创新也应该是无止境的。在固网产业上,华为也首次提出F5.5G的产业愿景,希望将带宽、覆盖和体验提高10倍以上。为了实现这样的跨越,华为将不断努力克服各种挑战。
在计算方面,华为预测2030年,全球通用计算算力将增长10倍,AI算力将增长500倍。面对算力的爆发式增长,现有的异构计算架构,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华为希望重新定义计算架构,去突破计算性能和效率的瓶颈,具体会从计算节点,数据中心和软件架构三个层面去突破。
“未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在进一步加快,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产成为刚需,MetaStudio恰恰是为这样的需求而诞生的。”在云服务创新上,华为在推出软件开发、数据治理、AI开发等系列云服务后,又推出MetaStudio云上新产品。
这款云上的数字内容生产线,能充分调用华为云上百万核的渲染资源,将影视制作全流程搬到云上,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过去一部90分钟的3D电影渲染需要6个月时间,现在只需2周就能完成,一部电影大片的内容制作周期可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
在终端方面,华为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希望为消费者带去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这也正是华为终端的创新焦点。例如在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华为在去年发布医疗级手表,可以监测血压、血氧、心电图等信息。此外,华为和伙伴共同根据这些信息,会提供全面的数字健康服务。
当前,华为正在围绕更多的场景,通过多样化的终端、云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生态,来为用户打造全新的体验,包括智慧办公、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家居和智慧出行五大场景。
推多项举措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和变革产业的模式,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变革关键的问题。
不过,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在转型过程中通常面临着种种痛点。拿不同的企业和行业来说,所处的阶段不同,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这要求厂商具有丰富、完整而又全面的解决方案,才能帮助各行各业实现不同的数字化需求。
“技术的选择比较难”,“场景很复杂,技术不能匹配”“投入大,没有产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家向要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过去十年,华为也一直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并积攒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华为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让产品适配更多的场景、上云不再困难、军团运作等几大举措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难题。
作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使能者,华为希望让产品适配更多的场景,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客户和伙伴,更好的满足千行百业的不同需要。
以煤炭行业为例,有别于地面上的基站,井下基站必须符合井下安全生产防爆的要求,完成防爆改造,控制发射功率在6W以下。通过适配煤矿行业的场景创新,5G技术挖掘出新的应用场景,当前华为已帮助200多个煤矿,地下安装3000多个5G设备。
不仅如此,去年华为还新推出了20多个面向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的产品组合方案,大大提升了客户和伙伴在安装、维护和管理上的效率。
在云计算方面,企业依然会面临“不愿上,不会上,用不好”等问题,这背后涉及到数据安全、不知道哪些应用可以上云、以及没法用好等问题,华为要做的就是帮助客户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针对不知道怎么把AI的能力和业务场景结合,也缺乏专家和训练数据,没法快速开发出AI应用的问题,华为把AI、大数据,音视频等技术,以及集成开发工具,都开放在云上,随取随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用好这些技术和资源。
以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近两千万箱的天津港为例,AI求解器是港口引入AI来指定计划、提高效率和准确度的关键。在传统方式下,需要购置设备,搭建开发环境,采集数据,再启动算法开发,至少花费3-6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利用华为云上资源和AI求解器开发环境,只要2-4周时间,极大提升了港口应用的开发效率。
胡厚崑称,华为可以帮助更多行业用好云,做好数字化。为此,华为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战略,把基础设施、技术以及经验云化、服务化,让千行百业的客户上云不再困难。
另外,华为的军团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胡厚崑指出,光有技术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一方面是现有技术满足不了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是技术组合不到一起,没法形成解决方案。而军团就是一个集成团队,不光有销售,还有需求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开发、生态合作等部门,每个团队针对一个特定行业,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军团能够在在纵向上缩短管理链条,让产品研发更好的响应客户需求;横向快速整合资源,识别关键业务场景,把华为和伙伴的产品以及能力,整合到一起,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煤矿军团直接切入到煤炭等传统业务当中,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推出了矿鸿操作系统,联通了不同的采煤设备,从需求调研到商用发布仅用了3个月,大大缩短了客户需求到产品商用的链条。
深入到下沉的数字化市场谋生存,是华为军团正在实行的事情。此前,华为已经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以及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共有300余人。未来,军团的队伍还将一步扩大。
数字技术是低碳发展的使能器
近年来,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普遍共识,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硬指标。致力于将ICT技术应用到千行百业,并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绿色节能减排,为各行各业创造增量价值,让每个人都从技术进步中受益,也成为华为的愿景之一。
胡厚崑强调,数字技术是使能绿色发展的基本要素。华为将通过聚焦供能和用能,以数字技术使能低碳发展。一方面,引入AI、云等能力,优化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另一方面,以无线站点和数据中心为发力点,使用系统级低碳方案,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
在供能侧,华为称要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提升发电量和运维效率。从2014年起,华为率先把无线分布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业,提升发电量;把电力载波技术,率先引入光伏领域,节省部署成本;把云和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的运维,降低运维成本。
在青海戈壁滩,华为助力客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2GW单体光伏电站,通过把云和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使发电量提升超过2%,运维效率提升超过50%。
在用能侧,ICT能帮助各行各业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而ICT产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有无线站点和数据中心两个发力点。
胡厚崑表示,在无线站点方面,全球约有1000万个,对于这些站点,如果能降低能耗,对整个行业有很大价值。华为采用极简设计理念、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技术,打造系统化方案。比如基于极简的设计方案,采用一体化室外基站,替代传统的室内基站,省掉了机房、省掉了空调,大大减少了配套基础设施的能耗,在印尼实测下来降低了 30%。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它的能耗也不容小视。华为通过全液冷、AI管理、预制模块、集群计算等创新技术,应对数据中心能耗挑战。比如在贵安建设的绿色数据中心,就用到了这些技术,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
胡厚崑认为,面向未来,华为面临的困难是现实的,但同时,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中,展现的机遇也是巨大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我们希望联合客户和伙伴,共建一个美好的绿色智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