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怎么参与碳指标交易市场

2014-10-7 23:40 来源: 易碳家期刊

碳交易市场自 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快速增长,交易量从2005年的7亿吨上升至 2010年的70亿吨,每年平均增幅都超过 100%。这其中金融机构立了大功。金融机构带着巨额资金踊入碳市,为市场提供了充足资金,从而推动了碳市场发展。那么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有哪些模式呢?了解这些模式将有助于判断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标的包括,总量与交易机制下产生的配额指标和项目减排量指标,比如欧盟EUETS下的EUA,《京都》框架下的ERU、CER,中国上海试点的配额指标SHEA13和自愿减排量指标ccer。上述碳信用额均属于强制减排范畴,在碳市场上还活跃着另一种机制的碳信用,VER(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这是一种在《京都议定书》的CDM的减排量之外的自愿的、可认证的减排信用额度。VER市场是对CDM市场补充。
 
一级市场
严格来说,政府通过拍卖或免费发放的方式让控排企业获取配额的市场为配额交易的一级市场,全球大多数碳交易机制并不允许金融机构直接参与配额拍卖,但在配额发放后的市场交易行为没有约束;而直接投资减排项目的指标开发并获取减排指标即为减排指标交易的一级市场。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涉足各种减排指标的一级市场交易。

但是金融机构在参与减排量指标的一级市场交易中具有其一定的弱势。因为他们在项目开发和技术方面存在缺陷,直接参与减排指标一级市场交易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往往采用与一些具有技术实力的专业的碳买家合作,涉猎这一市场领域。市场中也存在金融机构在缺乏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的失败案例。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