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泰 李逸婧:我国“绿色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探索

2022-5-13 15:53 来源: 当代金融家 |作者: 于松泰 李逸婧

  随着习总书记在2020年正式提出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我国的绿色金融驶上了发展快车道,与各行各业的交互联系也越发紧密。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时,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交通运输中的航空归为重点排放行业。以上八大行业在2017年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8%,其中电力行业更是占据了44%的全国碳排放量(该统计是基于生产环节的排放,并未将高耗能行业通过耗电产生的间接排放也算在各行业的碳排放占比中),居于首位。

  1

  我国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发展

  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

  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对绿色金融给出了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相关产品不断涌现,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资(ESG投资)、绿色保险在内的多种服务形式。

  绿色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发放给借款企业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投放的主体为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在绿色信贷领域开始探索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包括顶层设计、统计分类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内的政策框架。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由2013年的5.2万亿元增长至14.8万亿元,复合增长速度超过12.5%;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稳步上升,2021年9月底达到7.8%,比2018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从投放行业上看,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绿色信贷投放的主要方向。截至2021年9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02万亿元,占比为2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08万亿元,占比达到27.6%。

  绿色债券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从发展规模上看,我国绿色债券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尤其在2021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呈现跳跃式发展,境内新增发行规模4835.74亿元,较上年上涨139%;发行数量403只,较上年上涨108%。2020年3月创新推出的“碳中和”债券作为绿色债券“升级版”登场,2021年共发行200只,发行规模2566.22亿元,在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上均超过总量的40%。从投放行业上看,与绿色信贷相似,绿色债券主要投向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生态环保等方面也有一定比例。

  可持续投资(ESG投资)指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纳入投资决策的基金或其他类型投资组合。国际市场上ESG投资规模巨大。据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的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全球已有超4300家机构签署UN PRI原则,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国内ESG投资尚处起步阶段,整体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国内泛ESG基金总规模超过2200亿元(包括股票和债券基金),相比2013年增长逾4倍。

  绿色保险主要指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提供的市场化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保险公司主要投向包括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目前绿色保险产品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入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标志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六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随着电力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国家电网公司区域内市场交易电量占售电量比重由14%提高到50%,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近期《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也在中央深改委第22次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下一步,电力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深入,推进形成反映电力系统运行实际的价格信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10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全面推进燃煤机组市场化改革,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市场化交易电量将占用电量的80%左右,基本实现“应放尽放”。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完善,电力市场化将在价格发现、价值创造、激励主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给金融行业切入电力行业提供新入口。

  2

  绿色金融服务电力市场的四个方向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拉动投资作用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量投资。经测算,至2030年电力系统新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备投资约3万亿元,新增抽蓄、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保障系统平衡类投资约8000亿元,新增配网投资、电网补强投资等满足新能源发展投资约4500亿元(该投资额不包括用电量自然增长带动电网发展、电网技改升级等方面所需投资)。面对巨大的电力市场投资需求,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促进投资的功能,通过引导低息金融资源或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1年11月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仅为1.75%,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虽然同属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与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工具不同,碳减排支持工具没有额度限制,更有利于工具的频繁使用和调整,预计将惠及超过万亿的绿色投资。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产品灵活优势

  能源类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投资门槛较高,需要利用创新金融服务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参与。而金融产品设计灵活,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降低电力市场投资门槛。例如,推进抽蓄等重点项目资产证券化;结合整县分布式建设新发展需要,以融资租赁等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以光伏电站未来收益作为担保,进一步拉动清洁能源投资;等等。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模式创新手段

  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升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金融企业与电力企业合作建立绿色基金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我国绿色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21年9月底,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6%。其中,公募基金190多只,管理规模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800只,管理规模3700亿元,90%为股权创投基金。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绿色基金发展仍处初期,募集难、投资难、管理难、落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行业理解不足、投研能力不够。因此,绿色基金中电力企业的加入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基金投研的专业性,加深对行业的分析理解,积极推动绿色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完善制度标准、建立激励机制,还可以探索电力企业技术入股、资金入股、设备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期与电力市场建设期两期叠加状态,期间电力电价政策波动剧烈,市场体系、市场模式、定价机理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升,运行中电力短期供应紧张情况时有发生,相关市场主体需要合理的金融产品对冲经营风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化,多元价格信号逐步形成,绿色金融产品将用于管理绿色投资和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基于电力价格信号的金融产品创新将为风险控制提供新的工具。例如,绿色保险、可交易债券等产品可作为能源微网运维主体(售电公司)的电价风险管理工具,对冲市场化后电价波动给其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也为市场主体管理绿色投资风险提供有效途径。再如,探索建立电力期货可以为市场主体电价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手段。

  3

  电力市场结合绿色金融探索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成为电量供应主体、传统电源过渡为灵活调节供应主体、用户侧参与系统互动、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发展、系统运行由基于调度指令管理向基于市场互动过渡、电力市场成为价值发现和交互平台等方面,系统运行的主体、技术、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中,电力交易中心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营平台,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绿色认证甄别环保企业

  电力市场可根据企业用能类型为其提供绿色认证,引导贷款资源向绿色用能企业倾斜。例如,由电力交易中心对购买绿色电力的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使企业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贷款额度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又如,电力市场可作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认证方,确保债券融资用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方面,实现“电力市场-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局面。

  绿色评估计量绿色价值

  电力交易中心可结合电力市场运行数据、交易数据、行业政策、发展预期等信息,对绿色投资(贷款、债券等)的预期收益及风险进行评估,衡量绿色价值,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例如,对资金回收机制明确、政策前景清晰的抽蓄项目,或已经签订中长期合同的新能源投资商的新增投资项目,若经评估其违约风险较低、预期收益较好,则评估得分可能较高;而对于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部分政策风险较高、收益波动较大的投资,则要充分体现其潜在风险,评估得分可能较低。

  绿色指数发挥行业优势

  随着业务开展,电力交易中心累积了大量电力交易数据,可探索与交易中心合作,据此发布绿色能源消费指数。该指数聚焦电力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挖掘绿色电力交易数据价值,并探索通过发布相关绿色电力价格指数、交易活跃度指数等,为金融机构投资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电力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