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
山西时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一重要指示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服务业提质转型、农业特色转型、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让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驶上快车道。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山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产业兴则山西兴。山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把产业转型摆在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服务业提质转型、农业特色转型、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以实际行动忠诚践行领袖嘱托。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我省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是几代人奋斗积累的家底,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必须倍加珍惜。2021年,我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传统优势产业获得蜕变新生。面对2021年部分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山西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使命。当前,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
问题和挑战,要强化危机意识,加快改造提升,实现发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持续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煤炭、
钢铁、
有色、焦化、
化工、
建材等产业向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铝镁合金、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等方向延伸;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基础零部件、大型装备、工业母机等先进制造方向转型;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提高
电力产业
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不断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我省由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2021年,我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大运氢燃料重卡实现量产下线,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众所周知,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如果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撑,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未来一个时期,山西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做大做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百亿级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建设一批高标准产业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我省的服务业规模在持续增大、速度在持续加快。但是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现代服务业仍存在一定差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一手抓生活性服务业,同频共振、持续发力。实践证明,生产性服务业代表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并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数字信息、高端商务、现代金融、会展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引进信息服务企业,努力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型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服务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构建链条完整、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高端化转变,新建一批医疗养老综合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跨境电商集聚园区,改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圈以及餐饮、老字号集聚区,建设一批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共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发展现代特优高效农业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2021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87亿元,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现代畜牧业,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发展“特”“优”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区域布局、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园区引领,重点发展杂粮、畜牧、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优农业,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壮大高效设施农业,持续推进省级三大战略、五大平台建设,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持一批新的农业“链主”企业,组建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联盟,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有机结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强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更多的特优农产品走向高端
市场。
加速三次产业创新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应运而生,这为三次产业创新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省要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着力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大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中试基地,完善重大创新平台运行管理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创新投入的税收扶持
政策,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做好人才支撑保障,依托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开发区建设等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创新驱动战略,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数字+”“智能+”发展模式,全面增强优势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丰富5G应用场景,深入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