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碳减排在生物多样性融资项目中的助推作用

2022-5-24 15:56 来源: 人大生态金融 |作者: 蓝虹

我国绿色金融的融资格局已经形成


现在中国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已经超过14万亿,95%来自于商业银行。这也决定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融资,最大的资金来源将会是来自商业银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一定要把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优惠政策运用起来,要去仔细地研究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标准的认定。

我国绿色金融是在2016年开始了迅猛的增长,央行的一些政策工具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有的政策工具里面,目前为止力度最大的是央行在今年11月8日出台的,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它的重点支持领域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它的利率只有1.75%,低于一年期的再贷款利率,再贷款是2.25%,而且是采取先贷后借,覆盖面非常广。假如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够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60%的资金都可以由央行的再贷款来支持,享受1.75%的再贷款利率。

当然,我们可以挖掘别的融资工具和来源,但我国95%的绿色资金来源于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带给商业银行的激励,我们必须关注如何激励和引导更多商业银行绿色资金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发很多其他的融资工具,比如说像刚刚说到的湿地银行,还可以开发其他的绿色基金。不管是绿色债券还是商业银行或者是政策性银行的绿色信贷,它其实都是债权融资,债权融资需要一定的股权融资配比,我国绿色金融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债权融资的占比整整占了97%,而股权融资只占3%。这种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不平衡会在后面影响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扩展。

如我国绿色金融能够形成现在的格局,应该说起始于2016年,2016年是绿色金融迅猛发展的一年。在2016年8月31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个绿色金融政策纲领性文件。

2015年12月22日,人民央行发布了39号文,对于央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规范引导,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对其监管的企业债发行主体、发行绿色债券的规则,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基本上是政策制度建设年,2017年是绿色金融的落地年,发展非常迅猛。2017年,绿色金融的三大亮点:

第一,从2017年开始进行了地方试点,真真实实地把绿色金融由一个概念落实到地方上的真实行动,并且把垂直的绿色金融政策和横向的绿色发展目标相整合。
第二,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这就意味着央行已经真正开始动用它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工具督促银行、激励银行向绿色金融去投资,它不再是一个只用社会责任和银行声誉在引导,MPA宏观审慎评估对于银行领导层级,其关注度就好像地方行政官员特别关注GDP。我们都知道一个省的省长他可能特别关注GDP,而一个银行的行长,比如说特别是国有银行,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等五大行,他们的行长非常关注的MPA宏观审慎评估。因此,将绿色金融的指标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会让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特别的关注。

第三,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

2017年6月14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区,当时是五省八地,后面加入了兰州,所以变成六省九地,建立了绿色金融的地方试点。在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案例其实都涉及到生物多样性。
2016年到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展非常迅猛,排名全球第二,约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2%,中国境外发行的绿债也大大地增加了。境外发行的绿债比境内发行债券的成本低一些,这其实就是通过在国际上发行绿债引进成本很低的国际资金来支持我国的绿色项目

2018年,绿色信贷制度又有了新的突破,2018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规定了绿色贷款的统计严格按照绿色贷款的统计标准来进行统计,在这个统计标准里面,生物多样性项目纳入到整体的绿色信贷统计项目里。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银行在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方面进行投资。央行还发布政策对于绿色金融债资金的使用进行了监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