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碳
市场扩容的主要
难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上,绿色金融60人
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作为会议主持,与多位行业重量级嘉宾就
碳市场扩容准备与碳市场流动性提升
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广州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浩表示,众多行业其实早已经参与到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中了。国家核证自愿
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制度自2017年暂停后还没有重启。如果CCER制度能够完善起来,再把没有纳入碳市场交易环节的行业逐步纳入,可能对于整个碳市场强制性碳排放交易制度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而其他行业逐步纳入到碳市场交易中也可以同碳市场一些
政策进行协同。
能源基金会工业
节能项目主任何平表示,不同行业纳入碳市场应分步进行。从工业行业来看,目前有很多未纳入碳市场的行业的企业也在积极做出努力。目前头部的
钢铁和
水泥企业,比如
河北钢铁,最近发布了他们的实现低碳转型的技术路线图,特别提到了2025、2030、2050等不同时间节点上碳排放下降水平的目标。也有一些水泥企业,如海螺水泥,已建设CCUS装置。这些实践都证明在当前的情况下,虽然一些企业没有被纳入到碳市场中,但都在积极努力为后续的纳入做准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表示,碳市场流动性在履约周期结束时爆发性增长,这其实是碳现货市场非常常见的情况。提高流动性是交易所以及市场支撑机构非常重要且长期的一项工作。要提升流动性,应从主体多样化和市场产品多样化的角度进行推进和完善。“从交易平台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让市场主体充分理解市场,尽可能公平、公开地让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形成一个良性的、自主的氛围,使得市场能够去形成自己的判断。”他认为。
本次研讨会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新能源
电力投融资联盟、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联合主办,新华财经、《南方能源观察》杂志提供战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