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我国的碳金融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4-10-10 18:44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我国碳金融已取得初步进展
       碳金融交易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其强大的功能和现实意义密不可分。

       我国是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在中国,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的CDM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趋缓,但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国CDM项目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共有503个项目获得注册,在2008年之前,我国共注册的项目为150个。目前,我国注册的CDM项目数占全球的34.77%,注册项目年减排量达190,015,058吨,占据全球CER交易市场的58.87%。据估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机构也对碳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2007年,我国推出了首个中国绿色碳基金,之后,碳基金在北京山西、大连、温州等地相继启动,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展碳金融有关业务,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等业务和产品。在碳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年下半年,我国就成立了三个碳交易市场,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天津排放权交易等为统一和规范中国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尽管此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会议结果进一步深化了全球在气候问题方面的合作,金融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作用将会日益重要,碳金融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对于我国而言,在《京都议定书》及《哥本哈根协议草案》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基本原则框架下,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将不会承担减排任务或只承担较少的减排任务。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最终必将会承担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全球气候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尽管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角色的不同会带来我国碳金融业务模式的相应改变,但是我国碳金融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业务发展空间。(完)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