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ESG风险
根据《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投融资流程管理,做好授信和投资尽职调查,加强授信和投资审批管理,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督促客户加强ESG风险管理,完善贷后和投后管理。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采取差异化、便捷化的管理措施,优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线上融资等业务的ESG风险管理。
在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ESG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但通过吸收消化西方披露标准与评级体系,结合国情积极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工商银行与标普道琼斯指数旗下Trucost公司早在2017年即开展ESG评估的研究与指标建立;华夏银行开发了“中证华夏银行ESG指数”和“中证ESG120策略指数”;邮储银行发布了“STOXX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股ESG指数”等。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认为,ESG企业评价标准是揭示金融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准则。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应以控制ESG风险为抓手 。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不仅对客户本身ESG风险进行评估,还需要重点关注客户的上下游承包商、供应商的ESG风险。
“ESG包含要素广泛,涵盖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对ESG指标进行评估,能更好识别、防范和处理外部冲击对银行机构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告诉记者,“对银行机构而言,应尽快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要制定符合ESG理念的战略框架和具体发展目标。二是要建立ESG管理组织架构,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进行ESG管理决策等方式落实ESG管理责任。三是探索建立ESG数据体系,利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开发尽调工具,建立企业ESG数据库。四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将ESG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建立ESG负面清单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那么,银行在操作中应如何识别以及防控ESG风险?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表示:“银行应当制定针对客户的ESG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银行需要加强授信和投资尽职调查,根据客户及其项目所处行业和特点,制定ESG尽调清单和要点,可委托
第三方专业ESG机构,确保调查全面、深入、细致,加强授信和投资审批管理,对存在ESG重大风险和严重违法违规的客户,应审慎授信和投资。”郭海飞表示。
此外,郭海飞认为:“银行应当对存在重大ESG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积极行使作为债权人或股东的合法权利,要求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制定并落实重大风险应对预案,畅通利益相关方申诉渠道,建立充分、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寻求第三方核查或分担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