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此后,“双碳”目标相继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拉开新一轮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幕。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
政策趋势?碳中和将为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继续提升绿色金融潜力,需要重点解决什么
问题?对此,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报告,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
报告有四大方面内容,包括脱碳转型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碳中和之路上金融业的机遇、金融业如何防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建议。
报告显示,现有研究的初步结论为,脱碳转型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净影响取决于其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未来在低碳领域的投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各类与气候相关的政策。我国的经济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更有可能在脱碳转型中获得长期增长收益。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投资于低碳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显著多于因退出高碳行业而损失的岗位,从而提振总需求、GDP和就业。
金融机构将在碳中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中发现极为重要的业务成长机遇,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 绿色私募股权投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科技、碳核算、
碳交易和碳衍生工具等。实现碳中和会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大大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
同时也要注意,在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风险可能成为重大的金融风险来源。金融机构应强化对气候相关风险,尤其是转型风险的识别、量化、管理和披露。近年来,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展了环境与气候风险分析,但许多机构对气候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
报告指出,碳中和目标给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在公司治理、政策目标、投资决策机制、风险管控等方面加速推进绿色化,也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30、60路线图。出台一系列强化低碳、零碳转型的政策,强化各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尤其是省级地方政府应该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一体化的规划。
二是从标准、披露、激励和产品四个维度系统性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制定转型金融目录,建立以碳核算和转型风险评估为核心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低碳和转型项目的激励措施,提升碳
市场的金融属性,推动金融机构承诺和落实自身运营碳中和与投融资业务碳中和,创新一批支持碳
减排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