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
碳交易于2008~2012年间,
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
碳汇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但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碳交易
CDM项目,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以森林碳汇为主的
CDM项目由于技术规则、管理运行及程序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在全球CDM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和交易量都比较小。中国东北部
内蒙古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相关规定,由外方承担部分投入,在我国造林的第一个“碳汇”造林项目。项目第一个有效期5年时间内投资153万美元,在敖汉旗荒沙地造林3000公顷。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项目。现在的CDM市场步入了十字路口。
现行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即将结束,而新的交易规则成形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磋商。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
碳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相结合的衍生市场,也遭受了较大的冲击。雷曼兄弟公司等投行的倒闭,也使得诸多
碳信用额度成为遗留
问题。据统计,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在CDM项目领域管理的碳资产总量达到1500万吨,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受到了牵连,国内碳市场的动荡。依附于碳市场的碳汇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