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市场亟待创新交易模式

2014-10-16 08:4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刘晓忠

目前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采取单一交易品种的模型


目前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采取单一交易品种的模型,不利于市场自发激励相容机制的培育。以国内试点的碳排放市场为例,许多地方都出台政策制定了碳排放总量指标,并根据历史排放模型或基准模型,向辖区内企业分配了基础排放指标等,然后辖区内企业因节能减排而节约的碳排放权和因其他原因剩余的碳排放权,可以拿到碳排放市场出售,而那些初始排放指标不够用的企业则可以通过碳排放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理论上讲,这样构建的碳排放市场,类似于价高者得的英国式拍卖,可以起到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并有助于控制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总量。

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比理论更复杂。一则这样的市场机制设计无法剔除恶意搅局者给市场带来的扭曲影响。即正常情况下,受节能减排的成本压力,碳交易市场的排放权在供给上是有限的,而在需求上,理性的企业不会为增加碳排放而进行购买。这预示着,若市场出现一个环境和价格不敏感的购买者,据易碳家了解到,购买大部分和全部市场交易的碳排放权,那么碳交易市场将起不到激励减排、惩罚多排放的效用,因为此时的碳排放权之价格,不可能会达到理性的碳排放购买与上马节能设备的单位边际定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减速,国内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下,碳排放权的价格很难反映其自身的稀缺性,这方面欧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投不活跃现象已获得了一定的印证。
#p#

二则这种单一的市场交易工具,也难以做到完全有效的激励效应。如能耗较高的中国企业单位节能减排的成本就要显著低于能耗较低的欧美日企业,因为能耗较低的企业降低单位能耗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本要更高,同样减排规模越大,其减排的难度和单位成本支出就越高,而其在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是一样的,显然这影响能耗低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