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高碳城市迈向低碳化

2022-8-5 15:46 来源: 金台资讯 |作者: 张毅 杨开新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坚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挖掘农业、旅游业发展潜力,着力改变产业体系偏重的局面。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统筹能化与非能化产业协调发展,榆林这座高碳城市迈向低碳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田园美而农旅生

盛夏时节,徜徉在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的林荫小道,青山绿水赏心悦目,阵阵微风吹动碧波。来往游客如织,滑道上、吊桥旁、秋千上,欢声笑语不断,莺啼柳动不绝。

据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赵帅帅介绍,该村依托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以合理的功能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扎实的产业支撑、浓郁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两根钢丝一堆沙、一群娃娃树上爬、一条河上戏耍耍”的小型游乐设施起步,到招商引资架设9D玻璃桥、彩虹滑道、卡丁车赛道、空中漂流等项目,再到沙滩浴场、美食街区、窑洞民宿、文创产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开辟研学旅游和培训经济新空间,蹄疾步稳踏上了转型发展乡村旅游的致富之路。

沙漠退而文旅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榆阳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大背景下,当地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应运而生。从第一代住着柳笆庵、吃着青稞面窝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开始,治沙的接力棒就这样在一代代队员中传递。“一把铁锹,一支钢枪,军旗是我们心中的太阳。”这首铿锵有力的连歌,一唱就是40多年。

14任连长,380多名女民兵……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誓把黄沙变绿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沙精神薪火相传。一代代治沙连队员凭着愚公移山式的执着,用青春和汗水筑起绿色屏障。

如今的补浪河,蓝天白云与阡陌纵横的农田交相辉映,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收。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已建成“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军事拓展训练基地和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三大基地和“红色教育区、打靶训练区、拓展训练区、生态园林景观区、设施农业观光区、生态特色养殖区、观光旅游区、拥军爱民示范区”八大功能区。每年接待参观拓展研学、观光休闲团队3000多个,总接待量达20万余人次。

技术新而工业优

在国能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该公司技术质量部主管刘彤展示了新型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这种用PGA材料制造的生活用品,具有优异的生物全降解性、阻隔性、高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使用过后填埋地下,可以实现完全降解,无有害物质残留。同时,该材料也可用于制造可吸收缝合线和骨骼支架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创新工艺技术,该公司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将煤炭“吃干榨净”,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真正实现化工企业“与绿色同行,和生态握手”。

“没有体会过风沙肆虐,就体会不了榆林人民对绿色的情怀”,榆靖高速公路观景台上,提到绿色发展,陕西交控榆靖分公司总经理李创军饱含深情。

榆靖高速是榆林煤炭运输的主干线之一,近年来年收费额呈下降趋势。对此,李创军认为:“收费的下降对公路运营单位来说意味着效益的减少,但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分析,一方面,随着本地企业的技术革新,对煤炭的深度开发低碳利用水平越来越高,减少了煤企外运的压力;同时,各种新能源场景的广泛应用,也降低了工业企业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