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一个名词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碳补偿。所谓碳补偿,就是一种特殊的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2006 年,《新牛津英语词典》将carbonneutral 这个词评为2006 年度词汇,并将它正式编列到字典当中。而carbonneutral 的意思即为
碳中和,碳补偿。2008 年12 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
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如果公众愿意加入“消除
碳足迹,参与碳补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自愿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进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就可获得碳补偿标识。2009年3 月9 日,中国艺人周迅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创立的环保意识推广项目“OUR PART 我们的贡献”也将不遗余力地承担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将“碳补偿”进行一辈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
减排能力,改善生态系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胡锦涛主席提出:2020 年森林面积比2005 年增加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13 亿立方米。所以在这样
政策支持下我们更有必要将“碳补偿”进行到底。
严格意义上来讲,碳补偿是一种奢侈行为。因为碳补偿实际上是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付帐。但是,事实上,当城市的文明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大规模减少城市碳排放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其成本会很高昂。这时,购买碳补偿就会显得相对经济实惠。所以,在构建低碳城市的进程中,碳补偿机制的作用会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