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
交通大学将携手长三角地区5所高校、4个研究院所以及13家企业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
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根据计划,该联盟将聚焦助力长三角地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凝聚长三角区域内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产业集团及国内外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因地制宜,从能源的采集、转化、
运输、利用、贮存、交易等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直接提供减碳技术并落地实施,同时形成切实可行的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机制、产业转型与创新技术发展路线,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三角方案”。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长三角各地开展了不少探索。
近日,《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十大行动”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确保上海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方案》提出,2025年上海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2030年这一比重将力争达到25%。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已印发,提出到2025年,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
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碳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
浙江,涌现了一批“卖碳翁”。自去年12月,安吉以87万亩竹海探索
碳汇收储交易,建立起碳汇生产、交易和购买的“3个平台、1个闭环”,制定了条款明晰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
方法学》。从2020年开始,丽水已先后达成6笔
碳交易,卖出了670余吨碳
减排指标。在衢州,人们可以通过绿色出行、电子缴费等方式累计个人碳账户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还有一些长三角的景区,不急着卖门票,争先恐后去“卖碳”。在
江苏,盐城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认证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江苏首个获“认证”的碳中和景区。今年5月,浙江宁波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商量岗旅游度假区获
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今年6月15日,江苏扬州宣布将打造瘦西湖碳中和生态景区;同日,浙江丽水云和县与支付宝签订《零碳景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设云和梯田零碳景区。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国经济达到一定条件和水平。例如,发达经济体是在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时实现碳达峰。而目前我国人均gdp仅超过1万美元,能源消费仍处上升通道。这意味着中国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实现碳达峰,压力显然非常大。但低碳与经济发展绝不是相悖的,“双碳”目标是要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把目光拉回长三角,不仅仅是重点行业的
节能减碳,更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向世界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的“长三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