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生态碳汇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实现路径来看,您认为生态碳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目前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成功经验?
施懿宸:毫无疑问,生态
碳汇,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具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南部覆盖率高,而西部、北部低。森林覆盖的区域差异,使得我国的陆地碳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南部碳汇能力强,而西部、北部较低。
所以要发挥生态碳汇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种路径实现。首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特别是对于西部、北部地区。其次,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这也是目前的一大
难题。最后,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并完善全国碳
市场交易模式。
举例来说,目前金融机构可以注册,但是无法交易。所以你会发现,碳
排放权抵押融资这样的项目很难规模化,因为金融机构拿到的抵押物无法自行做类似的清算。
目前来看,
浙江安吉和
福建算是两大较为成功的案例,从碳汇的监测测算到顶层设计,再到最后的
碳市场碳交易,都总结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如浙江安吉,形成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
方法学》的碳汇测算方法,并且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和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通过“生产方(村集体)——中介(两山银行)——买家(购碳企业)”的碳汇交易模式,把竹林碳汇生产包推向市场。
支持生态碳汇有四种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