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保险面临三大挑战,亟需配套法律支撑

2022-8-26 14:2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周洲 钱妍玲

碳保险产品主要涵盖三大类


随着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以及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的需求不断提升,碳金融领域受到了更多关注。虽然全球碳金融发展时间较短,但目前国内外的碳保险在产品与类别、内容与形式、效益与效果等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从被保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碳保险产品划分为三类:一是保障碳金融活动中买方所承担风险的产品,包含《京都议定书》相关项目风险和碳信用价格波动;二是保障卖方所承担风险的产品,主要提供减排项目风险管理保障和企业信用担保;三是保障除上述交付风险以外的其他风险的产品,如碳捕获保险等。

具体来看,为买方承担风险提供的碳保险方面,可以细分为3类产品。

第一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支付风险保险”。该险种主要管理碳信用在审批、认证和发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如CDM项目投资人的减排量(CERs)在核证或发放的过程中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会给予投资人期望的CERs或者等值补偿。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与总部位于纽约的私人投资公司RNK Capital LLC(RNK)合作,开发了用于管理碳信用交易中与京都议定书项目相关风险的碳保险产品。

第二是碳减排交易担保。碳减排交易担保主要用于保障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下的交易风险,以及低碳项目评估和开发中产生的风险。2006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欧洲国际保险公司针对碳信用价格,提供了一种专门管理其价格波动的保险;之后,其又与澳大利亚保险公司Garant开展合作,根据待购买的减排协议,开发碳交付保险产品。

第三是碳信用保险。该险种主要用于碳配额购买者可能面临的交易对手方风险和交付风险,以确保碳交易在一定成本范围内完成。碳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转移风险、助力减排或助力新能源企业获得项目融资,为企业信用增级。例如,英国Kiln保险集团于2012年发行了碳信用保险产品,将碳信用与传统的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保障商业银行在一定成本范围内有效获得碳信用。并且,在保险产品合同中,银行作为碳信用买方先买入“碳期权”,在期权可行权期限内,如果碳信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时,银行可以行使期权买权。

在保障卖方所承担风险的碳保险产品方面,可以细分为4类产品。

第一是碳交易信用保险。碳交易信用保险以合同规定的排放权数量作为保险标的,向买卖双方就权利人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履行交易时,所遭受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具有担保性质。该保险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誉平台,有助于激发碳市场的活跃性。例如,2004年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GSDP)和瑞士再保险公司推出了碳交易信用保险,由保险或再保险机构担任未来核证排减量(CERs)的交付担保人。

若当事方不履行商定的条款和条件核证减排量,担保人就负有担保责任。该保险主要针对合同签订后出现各方无法控制的情况而使合同丧失了订立时的依据,进而各方得以豁免合同义务的“合同落空”情景进行投保,如突发事件、营业中断等。

第二是碳排放信用担保。碳排放信用担保重点保障企业在新能源项目运营中的风险,可为其提供项目信用担保,促进私营公司参与减抵项目和碳排放交易。例如,美国国际集团与达信保险经纪公司在2006年合作推出的碳排放信贷担保与其他新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的保险产品等。通过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碳抵消和减排活动。保障企业新能源项目运营中的风险,提供项目信用担保。

第三是碳损失保险。投保人通过购买碳损失保险可获得一定额度的减排额,当条款事件触发后,保险公司向被保人提供同等数量的CERs。例如,2009年9月,澳大利亚斯蒂伍斯·艾格纽(STEEVES AGNEW) 保险公司推出了碳损失保险,保障因雷击、森林大火、飞机失事、 冰雹或者暴风雨等造成森林不能达到经核证的减排量而带来的风险。

第四是森林碳汇保险。森林碳汇保险以天然林、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林木作为投保对象,针对林木在其生长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可能引起吸碳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例如,中国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在2021年创新开发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将因火灾、冻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合同约定灾因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当损失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标准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约定标准进行赔偿。保险赔款可用于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

除了以上被开发出来的碳保险产品,还有一些险企正在摸索中的碳保险产品,例如碳捕获保险。在碳捕获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碳泄漏的问题并由此导致碳信用额度损失、财产损失等,同时还有可能使得碳排放由严格限制排放区域向气候相关法规相对宽松的区域转移,并由此引发风险转嫁。因此,碳捕获保险可用于保障利用碳捕获技术进行碳封存而带来的各类风险,通常其受益人为受到碳泄漏影响的自然人。但该类险种目前仍有待成熟,投保方、保险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仍待进一步明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