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少企业纷纷响应,为减少
碳排放出谋划策。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企业相继发布了与“
碳中和”相关的行动报告,并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作为最早提出实现“碳中和”时间表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在2021年1月就宣布启动实现“碳中和”规划,并在当年12月提出将于2030年实现集团层面的全供应“碳中和”;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后,在2021年12月发布的《阿里碳中和行动报告》中,阿里巴巴表示将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BAT”三驾马车当中的百度,也在2021年6月公布了“碳中和”全景图,计划通过在数据中心、办公楼宇、碳抵消、智能
交通、智能云、供应链六个方面的努力,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
2030年,这是多家互联网巨头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期限。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字节跳动、美团、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也将公布“碳中和”目标。然而,面对“碳中和”的星辰大海,互联网企业在这条赛道上的机会和挑战何在?
互联网企业“减碳”进行时
提到碳排放,外界更多时候首先会想到像传统能源这样的高碳排放行业,但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觑。根据腾讯发布的《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2021年,腾讯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碳排放为51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腾讯供应链上的间接排放量约为274.3万吨,约占53.7%,主要为资本货物(如基建
建材、数据中心设备)、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数据中心用电)及员工差旅等方面的排放量。
此外,2020年阿里巴巴温室气体排放总计951.4万吨,其中价值链上下游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529.4万吨,主要由外购的
运输和配送服务中的燃油消耗、租赁的数据中心外购
电力、包材和耗材的使用、基础设施运营(如租赁的仓库和出租的园区)以及员工差旅组成。
从以上两家企业提供的信息,不难发现数据中心的相关耗电就是互联网巨头碳排放的重点。不仅腾讯、阿里如此,放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看来,用于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也是日渐增长。
根据《中国“新基建”发展研究报告》中的数据,从国内来看,全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连续8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数据中心已是公认的“能耗巨兽”。伴随着全社会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同步持续攀升,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
对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碳
减排对中国来说是经济战略
问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走之路。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减碳归根结底就是
节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转型升级以及技术提升。”
从整体来看,互联网企业的“碳中和”路径相对清晰。一方面,互联网企业通过进行减排增效,降低能源占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引入绿色能源,实现源头的低碳化。以腾讯为例,考虑到数据中心的碳排放占比较大,腾讯将“碳中和”计划的重点放在数据中心的主动减排上。要想让数据中心的能耗减低并提高效率,关键在于提升PUE(电能利用效率)数值。据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腾讯通过技术迭代,以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实现PUE不高于1.3,极限PUE降至1.06。相较于之前采用传统技术的30万台服务器的园区,一年可以节电约2.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量达5.24万吨。
节能只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方面,绿色能源的引入也非常关键。2022年度,腾讯在用电交易
市场集中签订了超过5亿千瓦时的绿电合同。在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里,腾讯开发和建设了超80兆瓦的分布式屋顶光伏,预期年发电量能够超过8000万千瓦时。
“加快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是我们实现‘碳中和’行动的首要目标。为此,我们提出‘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具体手段包括节能提效、可再生能源替代、碳抵消等。”腾讯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表示。
如何助力传统行业完成转型
“碳中和”可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目标,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妙方。然而有意思的是,除了在自身内部
节能减排,这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比如百度智能云早在2020年就开始为国家电网等能源央企提供智能巡检,其建立的“水务大脑”可预测区域用水量,按需实时调控水泵的频率,节省用电。
2022年6月,腾讯发布“能源连接器”和“能源数字孪生”两款面向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产品。这是腾讯在实现“碳中和”方向的又一新动作,也是2021年腾讯云能源业务独立成为一级部门后,首次对外公布自研能源数字化产品。到了7月上旬,阿里巴巴、京东相继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对象是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此举也被解读为互联网巨头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加速抢滩能源产业。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认为,互联网企业利用“双碳”契机跨界能源行业,是一件互利双赢的事情。“能源行业长期以来的运行效率受各种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哪怕提升很小的空间,都是一笔巨大的商业和生态收益。同时,互联网企业借助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为能源行业的运营效率提供解决方案,也能够拓展企业原来的业务边界。”
也就是说,做传统行业的B端生意,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是一件既能得到实惠,又很有“面子”的事情。再加上能源行业和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相连,特别是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占了“碳中和”市场相当大的部分,助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也有助于互联网大公司进入“碳中和”市场。
实现“双碳”目标仍存挑战
尽管互联网行业的减碳压力比起传统行业要轻,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提出具体的实现“碳中和”时间表和行动方案。事实上,要实现“双碳”目标,互联网行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根据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的《绿色云端2022——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和前几年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转型意识和行动上都有提升。但问题在于,目前多数互联网企业的“碳中和”目标仅集中在自身运营范围,全供应链的“碳中和”行动仍然滞后。
互联网企业如何带动供应链上下游进行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外界关心的议题。2021年,腾讯的供应链碳排放已经占到了总体碳排放的53%以上,占比较高。但除了腾讯以外,其余互联网企业尚未设立集团层面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 79%的榜上企业尚未披露全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相较之下,国外的互联网巨头如苹果、谷歌对于这方面的披露程度更高,他们的相关报告中还包含了能源使用情况、可再生能源占比与来源等,明确了自身每个范围的绝对减排目标。因此,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有不少需要进步的空间。
“‘碳中和’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完成。从企业看,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碳中和’离不开上下游伙伴的参与。从全社会看,实现‘碳中和’目标也需要政产学研的主体共同参与。”腾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排行榜》中也提到,2021年仅万国数据的绿色电力使用比例超过30%,其余互联网企业低于10%或未作披露,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还有待完善,而且整体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仍然较小。沈萌指出,互联网行业的绿色化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对于大企业而言,一方面面临“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压力,另一方面又面对新基建投资的扩张压力,如何平衡两者,就需要互联网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突破。
未来,如何更好地满足相关方对互联网企业助力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进程的期待,将考验着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减碳能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