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
自2011年开始,我国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
深圳、
福建等陆续启动了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从2017年末开始的,《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篇章。2018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从国家发改委划转至生态环境部。全国
碳市场的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基础建设期。为提高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的准确性,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该指南细化了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在检测、记录、传递、保存、取样、制样、送检、存证和核算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压缩数据造假空间,提升了可操作性,以确保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兼顾到对参与企业的
减排成本计量的公平统一。
发电行业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达到2162家,履约完成率达99.5%[1]。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量为统计期内发电设备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和;而对于购入
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则采用购入使用电量乘以电排放因子得出;发电设施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等于当年各月排放量之和。目前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调整为最新的0.5810tCO2/MWh。在全国碳市场的运作下,我国发电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降低水平收效很大。
根据2022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
建材、
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继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为下一步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做好准备。同时,为应对国际民航组织有关国际履约工作的碳排放权交易要求,中国民航局正在组织开展针对民航行业开展专项的飞行活动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这些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补充数据表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可在环境信息平台(http://permit.mee.gov.cn)下载。截止到2022年8月24日,已经有2208家重点排放单位和企业进行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在线申报。
小结
随着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认识逐渐趋同,原本属于外部性
问题的碳成本将逐渐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情况,不但有助于企业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碳达峰行动中,而且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规避因此产生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的正向影响力,甚至能够为企业产品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做好储备。在2030碳达峰行动中,准确核算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局,是企业不能逃避的责任与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机遇。碳市场建立之日起,工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就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了工业企业参与碳达峰行动、谋划低碳转型之路的基础工具。
[1] 张希良. 积极发挥碳市场的重要作用(说道).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1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