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角度如何看待碳信息披露?

2014-10-18 21:38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这些投资者是非常难处的人,一般来说,他们想要他们就立刻希望得到什么。这也就是我们的碳信息披露这个项目,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这么多的公司来参加。

       他们应该怎么样来做出应对?怎么样来重组他们投资的资产,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也是投资者,目前一定要能够回答的一个问题。他们希望能够知道,气候变化给他们带来的风险是大还是小呢?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有两个主要的想法:

       首先第一个想法,就是非常乐观的一种想法。乐观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有巨大的风险。但是我们有成功政府的政策,我们还会有碳税市场逐步调整的话,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公司会有一些压力,有压力就有产品,会改变他们运作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逐步协调,让我们顺利的渡过这段时间,市场也会调整。

       还有别的一种情况是比较悲观的。就是整个的调整不会是很顺利的。相反的,我们会有非常突然的,由一些事件所导致的变化。政府将会很艰难地应对气候变化,而且也会低估相关的风险。作为专业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你会发现资产和企业的价值,突然会有很大的变化。为什么CDP获得了全球投资者这么大的重视?而且获得了中国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支持?那就是因为CDP是一个最有用的信息的工具。来了解气候变化方面各公司在做什么?

       中国企业的情况在应对碳排放披露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复杂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我现在就有一些很好的消息。全球投资者确实不期待中国企业对碳排放披露能够有什么完美的答案。但是,全球投资者确实想知道中国公司已经开始这样一个进程了,所以今天早上,我讲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对亚洲公司的了解,以及他们对碳排放披露项目回应的能力。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从碳排放披露07年报告中所得到的一些数据,来帮助大家了解,怎么比较我们公司的情况和其他回应碳排放披露别的公司的情况,这是比较容易的一部分。

       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投资者的态度,这些国际投资者都在中国、在亚洲有投资,这是比较让人害怕的。因为投资者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我需要尽可能地告诉大家,这些全球投资者正在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评估亚洲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

       标准是比较低的。投资者对亚洲公司和中国公司在碳排放披露方面的期望值比较低。但是,这种期望值将会在未来一年半期间有很大的变化。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就气候变化来进行披露,那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就越来越担心中国对于适应气候变化情况的能力。在亚洲的环境中,什么是一个最佳的方法?亚洲公司怎么能够应对,对更新、更复杂数据的需求呢?很简单,首先来寻找一个战略性的回应。全球投资者并不期待着你的披露现在就达到非常具体和全面的水平,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不是这个期望的。一旦你开始这么做了,很多公司就担心他说这个变量太多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披露的过程。我只是很低的一个人,我的高层经理人让我做这项工作,但是没告诉我怎么应对那些政策问题。在很多公司里面这个问题都会成为一个很严重的负担。因为在很多的国家里头,相关的政府也没有建立正式的政策。比较成熟的投资者了解这一点。

       现在在整个亚洲,投资者所寻找的东西是一个很简单的信号,他们就想知道我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想知道你们已经开始了,在公司层面上来评估你们碳排放的清单,而且你们已经开始评估,你的风险组合的结构,评估你和供应者和交付、以及和竞争对手你的风险组成的结构。

       从披露的角度来讲,最佳回应的方式就是非常直接提供一些战略性的回应。不见得要全面,也不见得在一些你不熟悉自己的数据质量领域非常的具体,这也没必要。给CDP的答案应该是简单的,而且是大方向限制的。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比如说风险组合方面非常简单的评论;我们也注意到了政策发展方面一些很简单的看法。所以投资者想看到的东西是非常直截了当的战略性的回应。投资者也知道,监管和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公司怎么来做回应,以及投资者的要求。我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鼓励大型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方面做得更好,那这样的话投资者也会更关注。

       因此,我们会看到两方面有更大的压力。不光在中国是如此,在韩国、日本、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这些和中国竞争的国家,都是开始了相同的进程。

       这个表总结了我们从CDP,2007年工作中了解的情况。如果你的公司想有效对CDP,2008年问卷做出回答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看一下其中的数据。去年,我们的样本是166家企业,今年整个亚洲的样本数量不包括日本,将会超过200家企业。去年的回应率只有26%,Sue Howells刚才也演讲了,这和欧洲比是低的,而且比北美也低。但是在亚洲的环境下,26%的回应率已经很高了。

       原因很简单,亚洲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收到我们的问卷之后,政府和监管当局要求他一定要回应。但是在欧洲,大多数回应CDP问卷的这些公司,如果他不这么做都会面临一些监管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亚洲公司的回应时候的时候,整个环境是很不一样的。因此,所以我也很奇怪,居然有26%的回应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