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央行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
北京市密云区等23个地方位列其中,成为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密云何以在全国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试点建设如何实现?下一步又该怎么做?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天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密云区试点建设计划,将从4个方面安排22个项目任务来推动实现目标。
兰天透露,密云区将以试点为契机,探索构建“活水、盘林、促产、降碳”的气候投融资模式,建立完善的气候投融资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水富民、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谈入选原因:“京师锁钥”生态优势明显
新京报贝壳财经:密云区有何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试点评审中脱颖而出?
兰天:密云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有“京师锁钥”之称,因密云水库而闻名,资源禀赋突出,可以概括为“生态好、碳排低、
碳汇多、绿能全、金融活、科技新”。
密云区的生态基础良好,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二氧化
碳排放低,我们在全市较早启动双碳研究工作,率先成立区级
碳中和研究发展中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市1/60;碳汇储备多,密云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全市最高,湿地面积全市最大,碳汇储备约占全市1/6;绿能基础较为全面,水力发电、光伏电站、生物质发电相继投入使用。
此外,密云区金融基础坚实,密云区编制完成“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率先出台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的实施意见,密云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密云第一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挂牌成立,推出专项信贷产品“蜜蜂贷”“森林保险”等。
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也离不开科学技术赋能。坐落在密云的科学城东区,主要聚焦气候领域,1+5大科学装置聚集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将推进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助力试点建设。
谈试点建设:下一步工作目标是通过气候投融资试点实现保水、降碳协同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试点名单公布后,密云区生态环境局介绍了下一步工作目标:通过气候投融资试点实现保水、降碳协同发展,到2025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21%,森林覆盖率达到70%,实现气候投融资信贷余额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带动资金50亿元。密云区该如何实现工作目标,推动试点建设?
兰天:我们计划从4个方面安排22个项目任务来推动实现目标。可以概括为“十个一”。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一个机制”,用好区委生态文明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
化工作小组机制。
面向企业,我们主要开展五方面工作,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库、一本账、一系列产品、一揽子
政策和一个讲坛。”
具体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及时动态更新的气候友好型项目库”,制定入库的评价、管理、评估标准,培育一些龙头项目,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吸引更多的气候友好型企业加入。我们要做细“一本账”,建立重点企业碳排账户库,把企业的碳排家底摸清,这些企业和碳相关的评价因子,可以为项目入库标准及小微企业、“微碳贷”等产品提供依据。围绕项目库,我们要推出“一系列用来支撑气候友好产业落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开发碳中和债券、气候保险等产品,支撑鼓励气候友好型产业、技术的低碳发展创新。我们还要出台“一揽子吸引气候友好产业落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招商政策”。比如在税收、贴息、人才落户等方面探索一些鼓励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同时,我们会通过举办“一个讲坛”,面向广大企业打开气候投融资金融产品信息发布的窗口,帮助企业对接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交流培训等气候投融资信息,提升气候投融资整体能力水平,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密云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面向公众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建立“一个
碳普惠平台”,开发“一系列面向公众的金融工具”。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中公众也是关键主体之一,只有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大环境。我们将通过建立碳普惠的平台,以积分兑换、消费抵消等方式,激活公众减碳的积极性。另外,面向受气候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蜂养殖、农业种植等群体,我们将创新推出像森林保险、农业保险、“蜜蜂贷”等类别的金融产品,帮助公众有效应对、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除此之外,科技创新力量也很重要。我们要建立“一个动态评估密云双碳进程的监测网络”,并“与一组专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2020年8月30日,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饱含了对密云人民的亲切关怀,也对密云保水保生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今年8月30日,总书记回信两周年,密云和清华大学成立了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这也标志着这样的合作有了很好的开端,希望能和更多机构一起,为密云气候投融资建设加持,走出一条具有密云特色的试点路径。
谈“密云样板”:创新碳贷款产品、推进本地能源脱碳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密云已开发并应用“蜜蜂贷”,未来还会有哪些金融产品,以及“气候支行”等服务主体出现?从长期看,如何深化
碳金融系统?
兰天:随着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不断深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方式方法,一是推动创新气候类金融产品,包括推出气候类保险产品、发行碳中和债券和其他气候类债券、成立气候基金以及开发气候类信贷产品等,二是推动聚焦气候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成立“气候支行”,打造“碳中和”营业网点等,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试点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从长远看,密云区将从三个方面深化碳金融系统。一是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参与碳金融产品的
方法学开发;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建立碳汇资源确权制度。联合林业等部门,探索出台碳汇资源管理的制度机制,明确碳汇所有权的划分方式,并建立碳汇产品申报、核查、跟踪评价的机制;三是推动产融对接。建立风险缓释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碳汇产品抵质押方式,创新碳贷款产品,开发碳保险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密云提出要“打通零固碳等碳中和新技术‘产学研’转化路径”。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如何?你认为实现新技术“产学研”转化路径还需哪些支持?
兰天:目前,已经有一些新技术在我们的低碳试点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首开集团打造的北京首个全被动式超低能耗小区项目,超低能耗建筑建成后,可以大幅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也将在垃圾焚烧处理中心、集中供热单位试点探索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手段,
此外,密云区依托清华大学成立了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将聚焦水生态、水经济、水机制三方面,为碳中和背景下密云水库高质量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希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支持。积极引入证券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参与设立中试孵化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资本投入。鼓励金融企业、龙头企业探索以捐赠、建立基金、开展联合资助等方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建立基础研究长期投入和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降低区域用能方面密云会采取哪些举措?
兰天:一是推进用能终端电气化。在能源使用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煤改电”,力争明年实现“无煤区”目标。已经完成265个村9.7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在低碳
交通方面,大力推进机动车“油换电”工作,全区613辆
公交车率先实现纯电动替换,100辆
出租车全部为纯电动车。同时,加强充电桩这种基础设施布局,计划搭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平台。
在低碳建筑方面,全市首个全部采用被动式低碳小区于今年投入使用,小区售楼处改造项目已经申报全市低碳技术试点,年底前改造成碳中和示范建筑。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建筑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二是推进本地能源脱碳化。密云绿能种类较为全面,在光伏发电、水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方面一直持续输送绿色清洁能源。近期,京能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已完成发改委立项;国电投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这在未来将大幅提高全区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全区碳排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