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碳市场坐过山车:价格半年猛涨数倍 1年跌去6成

2014-10-20 10: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欧阳凯

2013年10月17日,深圳市场2013碳配额的收盘价为每吨130.9元,随后一年内,交易价急转直下,截至上周五(10月17日),已经跌至每吨50元左右,其中2013配额成交量收盘价为每吨50元,2014配额成交量收盘价为每吨47.56元。

从10月13日到11月7日,国内首只私募碳交易基金“嘉碳开元基金”正式对外募集,保守估计的年化收益率可达25.6%,而在碳价急转直下的情形下,该基金能否盈利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对此,深圳嘉德瑞碳交易部经理周金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基金设计已经考虑当前碳价低迷情况,“投资都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我相信我们专业团队对风险的抵御。”

供求和信息失衡致价格波动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日成交量达21112吨,收盘价为每吨28元。随后,碳交易价开始上涨,并呈现波动上涨的态势,并在2013年10月17日达到最高点,收盘价每吨130.9元,不过此后,碳价急转直下,开始回落,今年10月以来,碳价一直维持在每吨50元上下浮动,截至上周五 (10月17日),深圳碳市场中的2013配额收盘为每吨50元,2014配额成交量收盘价为每吨47.56元。

“这是慢慢回归理性的过程”,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3年深圳碳市场开始启动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人士,均对碳价区间并不清楚,出现过高或过低均属正常,“当时(每吨)130多元是非常高的价格,对企业来说成本非常大,后来经过市场发展和调整,供求关系变得具有可预测性,价格才逐步回落,现在总体来说才是比较合理的价格范围。”

深圳市低碳经济研究会会长肖明认为,剧烈波动主要在于市场供求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在碳价最高期间,需求大于供给,不少企业手握碳配额,却并没有拿出来流通,这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

在肖明看来,追逐利润是投资者的共同心理,投机某种程度上也是投资,“投资者觉得价格还会上涨,就会去买,觉得越来越高了,可能就不卖了,在当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正常的行为。”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表示,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受到交易企业数量、配额总量、交易成本、履约风险和环保政策等多项因素的影响,由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跃度较高、交易成本较高,其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需求量的下降必然会催生其交易价格下调,而其它城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跃度相对不高,价格波动也没有深圳市场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